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25
编号:87719
慢病老人备张医疗卡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5日 生命时报 2020.09.25
     记录重要健康信息 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慢病老人备张医疗卡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 任利群 □护士长 吴燕平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常常多病共存,处于长期服药状态。有时,即使儿女、老伴,也未必能时时掌握全部医疗情况,包括用药、血压和血糖控制水平等。在临床中,老年人就诊时不带病历、说不清症状的比例高达30%~40%。

    在诊疗中,基础健康信息不明确,医生无法高效了解患者现状,问诊、基础检查等无形中延长了就诊时间,增加看病开支。长期服药的老人,若无法准确告知过去服用药物的名字,医生便无法判断其疗效和反应,不利于药物规范使用。尤其当老人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如突发昏迷、跌倒、心梗、脑梗时,家人容易因紧张,记不起一些重要信息,不利于医生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救治。因此,建议老人平时随身携带一张医疗卡,定期更新自己的健康动态,以备不时之需。

    医疗卡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老人的基本信息,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对哪些药物过敏等;第二,重要就诊信息,如确诊过哪些疾病、相应疾病用过哪些药物、正在吃哪些药、做过什么手术等;第三,日常监测数据,包括日常血压血糖数据、近期不适症状、最近发生的意外情况,比如跌倒、扭伤、碰撞等。完善以上三大方面内容,能给医生提供相对充足的信息,做出合适的判断。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老人,医疗卡片的日常监测数据应每周更新一次。而有长期监测习惯或血糖、血压波动大的老人,最好每天更新数据。如果有新的就诊信息,应及时更新,并注明新的服药情况,便于病史长期的收集和随访。

    另外,老人也可将每项检查报告单的阳性结果都做好记录,或留存在一处,需要时一同取出。经医生判断无需重复检查,可避免耽误就诊时间;即使再次检测,医疗卡内病史信息也有利于医生对比观察,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同理,疾病检查报告、X光片、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也可存放一处,或将当时的诊断记录于医疗卡上。

    医疗卡将老年人的健康资料从庞杂的病历档案中单独列出来,更加科学、方便。老人就诊时,第一时间呈现出以往病史和所有医疗数据,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正确的方向,尤其在紧急时刻,能极大提高老年人的治愈率,最大程度上保障生命质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