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2017
编号:13812288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及流行病学分布规律(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7
     研究显示,观察组家族史指标(亲属糖尿病31.00%、高血压50.00%、母亲姐妹肿瘤8.00%、母亲姐妹不孕5.0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症状表现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卵巢超声结果指标(多囊样改变80.00%、双侧40%、单侧59.00%)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遗传因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显示,LHCGR基因对其受体在卵泡发育和甾体激素的合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发现LHCGR甲基化水平较低,且总体颗粒细胞出现更加明显的减少现象。两者在胚胎的来源各不相同,分别是中胚层以及成血管细胞,该现象说明这种低甲基化的变化可能在多囊发病以前发生。美国北部儿童研究最初是对不孕不育治疗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却意外发现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后代极易产生发育迟缓的风险。

    综上所述,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有多种,包括亲属糖尿病、母亲姐妹肿瘤、高血压、母亲姐妹不孕等,多数患者伴有多囊样改变情况。

    参考文献

    [1] 吴香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3(05):35-37.

    [2] 张宏波.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运动处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03):90-93.

    [3] 徐美凤,魏青,何婷,等.地塞米松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01):235-238.

    [4] 邵艳.氯米芬与他莫昔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对比[J].北方药学,2018,15(11):110-111.

    [5] 章浩伟,王子楠,刘颖,等.多囊卵巢综合征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7,36(01):83-85,94.

    [6] 郝红卫,刘东珍.吡格列酮联合醋酸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09):1245-1247.

    [7] 钟树怀,伍玉燕,梁泳娜,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辅助生殖优胚率之间的關联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04):629-633,649.

    [8] 郭艳妮.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0):1503-1505., http://www.100md.com(崔俊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