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胃、十二指肠疾病 > 胆汁反流性胃炎
编号:13618444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5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24小时胃内胆红素监测,观察组患者行内镜检查、黏膜活检,分析不同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吸光度值≥0.14的反流总次数、反流>5 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总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出现黏液湖胆染、胆染伴糜烂、胆染伴中度及以上充血的比例明显高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差异明显(P<0.05),其他表现无明星差异(P>0.05)。结论:被24小时胃内胆红素监测显示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患者,如内镜检查显示存在黏液湖胆染、胆染伴糜烂、胆染伴中度及以上充血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关键词]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胃反流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常无明显的特异性,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该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是由胃部手术引起,非胃部手术后引发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原发性,其病程相对较长,且癌变的几率较大,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对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如何早期、准确的进行诊断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基础,利于疾病的恢复。在本研究中,分析72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存在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2)每周发作3次以上;3)病例资料完备。排除标准:1)腹部手术史;2)入组前1周内存在制酸剂、抑酸剂、非甾体抗炎药、胃动力药服用史;3)存在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4)胃部肿瘤者;5)十二指肠淤滞症者。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25~65岁,平均(46.15±6.53)岁。同期选取7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5~65岁,平均(46.32±6.6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1.2检查方法

    1.2.1胃内胆红素监测方法 在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停用影响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的相关药物3天以上,首先明确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将光纤导管插入胃内置于食管下括约肌下方8厘米处,连接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记录24小时胃内胆红素浓度。以吸光度值≥0.14为胆汁反流的阈值。

    1.2.2内镜检查方法 将胃镜的镜头插入胃中,主要观察患者的胃底胃体黏膜糊颜色、充血、出血点/斑、附壁黏液颜色、胃窦运动、幽门形态、胆汁反流及幽门开闭。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24小时胃内胆红素监测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吸光度值≥0.14的反流总次数、反流>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总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内镜检查比较

    病理性十二指腸胃反流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出现黏液湖胆染、胆染伴糜烂、胆染伴中度及以上充血的比例明显高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差异明显(P<0.05),其他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

    3讨论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临床表现常无明显的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胆汁随运动逆蠕动反流入胃,胃黏膜在长期的刺激下,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本研究中,分别对入组患者行24h胃内胆汁监测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疑似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患者吸光度值≥0.14的反流总次数、反流>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总时间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行24h胃内胆汁监测时如提示患者吸光度值≥0.14的反流总次数增加、反流>5min的次数增加、最长反流时间增加、反流总时间增加,则提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分别给予病理性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行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在内镜检查中出现黏液湖胆染、胆染伴糜烂、胆染伴中度及以上充血的比例明显高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差异明显(P<0.05),其他表现无明星差异(P>0.05),提示被确诊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后,其内镜检查显示黏液湖胆染、胆染伴糜烂、胆染伴中度及以上充血等表现,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相符。

    胆红素监测仪逐渐在临床中应用,主要作用在于监测胃内或食管腔内的胆红素浓度,其监测结果与胆汁酸浓度存在相关性。胃镜检查是判断是否存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方法,以黏液湖胆染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过量胆汁反流的依据。在胃镜检查的过程中,由于经口腔将镜头送至胃内的过程中,可引起患者出现呕吐,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且胃镜检查只代表了当时的检查结果,无法准确判断可见的胆汁反流是否为新发,因此,单独对患者行胃镜检查无法准确的做出判断,而本研究认为,以胆红素监测仪行24小时胃内胆红素监测证实存在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患者,如胃镜检查显示存在黏液湖胆染、胆染伴糜烂、胆染伴中度及以上充血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百拇医药(宋雪云 甄雄严 张文缙 贾云芬 安树章)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胃、十二指肠疾病 > 胆汁反流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