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3
编号:13652044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3
     【摘 要】动脉血气分析可明确诊断有无呼吸衰竭、酸碱失衡以及呼吸衰竭的程度及酸碱失衡类型,是监测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标准和制定治疗方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重要作用。所以对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技术护理的加强,是保证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护理体会

    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金标准,可以判定有无呼吸衰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呼吸衰竭的类型,酸碱失衡的种类\电解质的紊乱的程度,对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因此,只有迅速,正确di2采集动脉血标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误差,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及时性。我科自去年9月份已推广开展动脉血气分析,现将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操作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采集动脉血前的准备

    1.1 让病人静卧休息

    因标本采集前患者出现紧张,容易使动脉血管收缩,当穿刺针碰到动脉时,就会引起动脉血管痉挛收缩,使搏动不明显[1]。所以第一要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使其紧张情绪消失,放松。

    1.2 对于氧疗的患者,首先要记录给予的氧流量,假如病情稳定,情况许可,暂停吸氧30分钟后再采集动脉血,以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1.3采血部位的选择

    不能在输液的血管穿刺,因为在输液部位采血会影响钾、钙等电解质的检测结果。挑选容易穿刺的动脉,就可以降低误采静脉血的可能性,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采集动脉血的操作方法

    2.1 动脉血管的选择

    谭燕[2]研究报道:对患者进行了经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四种不同部位采血的对比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证明,一次采血成功率桡动脉采血组为91%,一次采血成功率股动脉采血组为79%,一次采血成功率足背动脉采血组为90.8%;桡动脉采血组无疼痛为89%,股动脉采血组无疼痛为4%,足背动脉采血组无疼痛为84%。所以桡动脉位置比较表浅,而且容易暴露,且采血后止血及观察有无出血比较方便,并且桡动脉穿刺不易损伤神经及血管。经大量文献证明:动脉采血部位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肱动脉、股动脉及足背动脉。

    2.2 采集桡动脉血的操作方法

    我们使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0.2ml(6250u/ml),抽动针栓使肝素在注射器内壁均匀附着,推净注射器内的气泡和液体。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伸直,略向外展,手心向上,手腕下垫一卷纸,放松手腕。在掌横纹上方1~2cm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常规用碘伏消毒患者局部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再触摸桡动脉搏动最强点,在食指边搏动处以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快速抽取血液0.6~0.8ml。若无回血,可缓慢退针,见回血后再抽取血液;若仍无回血,稍退针后,左手食指摸着动脉搏动,调整针头方向,再次进针。

    3 采集动脉血后的护理

    拔出穿刺针后在穿刺处用干棉签按压10分钟,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应按压10分钟以上。动脉血标本针头应迅速刺入橡皮塞内,避免与空气接触。间隔10分钟用手掌滚动注射器至少5秒钟,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理想的血气标本,空气气泡应低于5%[3-4],动脉血标本应在30分钟内检测。

    4 护理体会

    动脉血气分析一般多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检测,以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是各种抢救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呼吸机的各种参数,及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有重要的意义[5]。所以临床上对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有很高的要求,其操作难度较大,住院患者大多由于疾病原因情绪很不稳定,有些因为病情危重,需要多次穿刺进行复查,从而使患者血管弹性差,易产生硬结,并且血液淤滞、粘稠度高,因而增加了穿刺难度。穿刺前先检查血气分析仪,确定无故障后再使用,测试片保存于2~4摄氏度的冰箱内,保质期半年,过期的测试片不能使用,以免影响结果,取出的测试片需常温下复温10分钟后再使用,拿取测试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细致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其次不断积累穿刺经验,准确掌握操作要领,努力提高采血技术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尽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魏淑华,李书芬,金华芬.动脉血气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279.

    [2]谭燕,两种方法采取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216-217.

    [3]乔丽珍,李柳芝.成人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25):2382,2389.

    [4]袁慧,姚兴荣,马旭,等.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15-18.

    [5]王乌兰.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及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2):4901-4902.

    [6]夏红梅.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4):298-299., http://www.100md.com(张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