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21
编号:13758593
处理伤口,你选对药水了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幸福家庭》 20121
     〖酒精〗

    酒精分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但是只有浓度为70%~75%的酒精适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使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不要长时间用75%的酒精消毒,因为同种消毒液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菌体的耐抗性,因而减弱甚至失去灭菌的效果。所以,处理伤口时可以与碘酒交替使用。

    适宜使用

    1. 一般性伤口。

    2. 需湿敷的伤口。湿敷可防治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具体方法为:取纱布或棉球浸酒精液体,以不滴水为度,紧贴伤口皮肤湿敷,外面覆盖干纱布或创可贴。
, 百拇医药
    禁忌使用

    1. 黏膜部位,如唇、口腔、生殖器等部位。

    2. 对酒精过敏者。

    3. 酒精有刺激性,最好不要给2岁以下的幼儿使用。

    〖含碘消毒剂〗

    碘酒(医学上一般称碘酊)和碘伏都属于含碘消毒剂。碘酒由碘、碘化钾溶液与酒精溶液制成,市售碘酒的浓度为2%,价格相对便宜。伤口涂了碘酒后,需要用75%的酒精再涂一遍,因为碘可以沉着在皮肤上,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所以必须用酒精脱碘。碘伏为络合碘,是以水为溶媒(当然碘是不溶于水的,要经过特殊工艺制成),使用后不需要75%酒精脱碘,价格稍贵。

    含碘消毒剂不但可以杀灭皮肤和黏膜上的数百种细菌、真菌和病毒,而且对人的毒性和致敏性极小,目前在消毒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碘酒和碘伏作用相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碘伏比碘酒的用途要广。因为有刺激性的碘酒会使伤口灼痛,而碘伏是以水为溶媒制成,对皮肤、黏膜、伤口没有刺激性。现在,碘伏普遍用于肌肉、静脉注射及手术等皮肤消毒。
, 百拇医药
    适宜使用

    碘伏适用于绝大多数伤口;碘酒适用于一般性伤口(注意使用后用75%的酒精脱碘)。

    禁忌使用

    1.大面积的伤口。避免大面积使用含碘消毒剂,以防碘被皮肤大量吸收而出现碘中毒。

    2.发生溃烂的皮肤伤口。

    3.碘过敏者禁用。

    4.不宜与红药水同时涂用,以免产生碘化汞而腐蚀皮肤。

    5.不宜与紫药水同时涂用,以免发生化学变化,使疗效明显降低或完全失效。

    除了以上几点外,碘酒的禁忌使用原则还与酒精的相同。
, 百拇医药
    〖紫药水〗

    紫药水(又名龙胆紫溶液、甲紫溶液)是由龙胆紫和水配成的1%~2%的溶液,呈紫色。紫药水具有杀菌、收敛作用,对人体无刺激性。

    适宜使用

    1.临床上用0.1%~1%的紫药水治疗皮肤及黏膜创伤感染等症,也可用于小面积的烧伤。

    2. 紫药水虽多外用,但它也是一种可以内服的药物,所以可以用于涂擦嘴唇和口腔溃疡。

    禁忌使用

    1.不宜用于较深的创口、化脓性伤口及大面积烧伤、烫伤创面等。因为紫药水的收敛性较强,易使创面结硬痂,伤口脓液流不出来,因而使痂下细菌繁殖,感染向深部扩散。而且脓液可降低紫药水的效力。

, 百拇医药     2.在眼睛附近涂用紫药水时,必须十分小心,勿使紫药水流入眼睛,因为紫药水会损伤眼角膜,引起眼角膜坏死和溃疡。一旦不小心使紫药水流入眼内时,要马上用清水冲洗眼睛,严重者去医院处理。

    〖双氧水〗

    双氧水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3%的双氧水具有消毒杀菌效力。由于过氧化物不稳定,当与皮肤、口腔和黏膜的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产生很强的氧化能力,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

    适合伤口

    1. 污染严重伤口,需要清创时。

    2. 伤口有坏死组织、脓液时。

    〖红药水〗

    红药水(又名红汞溶液或汞溴红溶液)是由汞溴红和水配成的2%的溶液,呈红色。红药水穿透力很弱,只有较小的抑菌作用,消毒效果不可靠。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红药水,特别是在大医院里,红药水几乎成了“文物”,现在应该是让红药水彻底“退休”的时候了。
, 百拇医药
    〖特别提醒〗

    最推荐的伤口处理消毒洗剂:无菌生理盐水。上述各种各样的伤口消毒剂的使用“规矩”不少,其实最常用也最简单的伤口消毒清洗剂就是无菌生理盐水,而不是某些强力消毒剂。家里如果没有无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纯净水冲洗伤口,同样可以起到清洁和减少细菌的目的,然后再用相应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最不推荐的做法:伤口上撒抗生素粉剂。许多人将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粉剂撒在伤口上,期望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其实这是很不推荐的做法。因为这不但起不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而且会影响伤口的引流和愈合,应该避免。

    (摘自《大众医学》2011年第10期), 百拇医药(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