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393921
经皮骨水泥注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
     术前,两组椎体高度、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6个月两组两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术后48h、6个月观察组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比较多见,由于脊椎椎体楔形变后,导致脊柱前屈过度,背部伸肌出现疼痛症状,出现压缩性骨折时,患者患处出现叩击痛、椎体压痛等疼痛症状,且在翻身、变换体位时,疼痛感明显,部分患者疼痛向肋间神经、双下肢呈放射性疼痛症状[5]。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病,其首选治疗方式是止痛药、卧床休息及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但约1/3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合并其他疾病不适合保守治疗[6]。对此类患者,则需要手术方法治疗。

    以往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中,椎体钉棒内固定术应用较多,对脊柱曲度及椎体高度虽然能够有效恢复,但由于该术式为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局限,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增加,影响康复效果[7-8]。而经皮骨水泥注入术的出现,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优势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