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8期
编号:13131794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经济学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汪福群  王胜炳  刘波颖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每次就诊时均记录临床表现,包括腹胀、纳差、乏力、厌油、DNA拷贝量,并做好Child-pugh评分。实验组患者根据家庭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一般护肝治疗,给予一定的血制品进行支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

    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组别n肝功能恢复正常

    12个月18个月24个月

    对照组

    实验组57

    9822(38.60)

    58(59.18)32(56.10)

    78(79.60)42(73.68)

    90(91.84)

    x25.318.515.72

    P0.0210.0030.016

    2.2 两组患者血清HBV-DNA定量、转阴率及Child-Pugh评分[2]

    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定量、转阴率及Child-Pugh评分,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定量、转阴率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成本-效果分析[3]

    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组患者虽然每月需花费较多的抗病毒药物费用,但住院次数显著下降、总体输白蛋白的费用下降,故总体医疗费用明显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