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3期
编号:13146650
高敏肌钙蛋白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日 韩莉莉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cTn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检测方法评价进行探讨,如何确定心肌梗死(MI)和cTn参考范围上限值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99年,IFCC(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和NACB(美国临床生化学会 )的有关文件分别认为:cTn应选择两个临界值:(1)超过低临界值(健康人群测定值的第97.5百分位值)表明存在心肌损伤;(2)大于高临界值(符合WHO有关AMI诊断标准时的检测值)则应考虑MI的诊断。2000年,ESC/ACC文件对MI重新定义,提出:cTn的参考范围上限值应取健康人群测定值的第99百分位值作为单一的临界点,以减少诊断心肌损伤的假阳性率。2007年,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及世界心脏联盟(WHF)共同发布了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2版,强调心肌梗死可由不同临床情况所致,被WHO正式采纳。2012年, ESC/ACCF/AHA/WHF共同发布了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第3版[14],重点在心肌梗死诊断的细节上进行更新,提出将更为敏感的心脏标志物检测方法与更为精确的的影像学手段有机结合来区分心肌梗死与心肌损伤。

    由于新的高敏感性cTn检测进入临床,可检测出cTn小幅升高,且非缺血性因素和不确定心肌损伤也可出现这一现象,给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对于ACS诊断阈值及其危急值界定带来困惑。

    本研究应用SPSS11.5软件描绘cTnT-hs 诊断ACS及其危急值的ROC曲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