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5期
编号:13170628
FAK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王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数众多,分布广泛,位于编码区SNP(cSNP)可引起蛋白质重要部位氨基酸变异,导致其功能改变,是基因组中决定人类表型多样性的核心信息。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冠心病患者中FAK等位基因T和C与男性健康体检者中等位基因T和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女性健康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FAK是Schaller等1992年发现的能使Src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激活的主要底物,是构成粘着斑的主要成分之一。FAK有6个磷酸化位点,Tyr397是自身磷酸化位点,可与Src相互作用,使体外FAK激酶的活性达到最大[4]。FAK是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交汇点,通过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有一定的调控作用[5]。血管损伤后,中膜的VSMC向内膜迁移,FAK可通过激活多个下游信号,如Src家族,PTKs,PI3K,或与其他信号蛋白如GRB2结合,从而促进VSMC迁移[6]。2000年Christof等[7]发现FAK可以促使PDGF-BB激活ERK2,这是使VSMC发生趋化性迁移所必需的。Daniel等[8]在2003年发现的人类巨细胞病毒趋化因子受体U28诱导的VSMC迁移也是FAK介导的,但具体机制不详。同时Zhongbiao等[9-10]也提出了FAK在IL-6引起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排使VSMC迁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