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6期
编号:13181178
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指标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
     [摘要] 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的危重病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除了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外,绝大部分在门诊就医的都是处于脑血流低下、灌注不足状态的脑供血不足患者。据长期观察,这部分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因此对脑供血不足患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近年来有一个关键词——溶血磷脂酸,已经被中外医学专家所关注。溶血磷脂酸的研究在临床上已被证实,血栓前状态与LPA的血浆浓度密切相关,当LPA浓度高于正常时,暗示有形成脑卒中的风险,及时捕捉该“危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阻断、避免潜在的脑卒中发生。溶血磷脂酸已经成为检测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最敏感的检验指标。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指标;溶血磷脂酸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33-02

    近20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溶栓疗法对脑梗死的治疗比较有效,但对于治疗时间窗的要求过于苛刻严格,大多数患者失去溶栓的最佳时期,而不能应用这一方法。此外,溶栓疗法易导致脑出血,这一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副作用也绝不容忽视。因此,寻找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早期的标志物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1-2]。近年来,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以及其它的磷脂在心脑卒中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血栓形成前的一种释放物,标志血栓形成的可能发生。LPA(1-脂酰-2-sn-甘油-3-磷脂)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简单的甘油磷脂,其基本分子结构为1甘油骨架,其sn-1位为脂酰链,sn-2位为1羟基(溶血由此而得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