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5期
编号:13391688
盆底康复治疗用于盆腔脏器脱垂的有效性分析与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5期
     2.5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级别比较

    两组治疗前盆底肌力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级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盆腔脏器脱垂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疾病,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都非常痛苦。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无不适,而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自觉有阴道块状物脱出,且存在不同程度腰骶部酸痛和下坠,长时间劳累和站立可导致症状加重,而卧床休息之后症状有所减轻,但多数患者可伴发排尿和排便困难[3]。且多数患者阴道壁和宫颈长时间暴露在外,和衣物摩擦,可引起阴道壁出血溃疡,继发感染和引起脓性分泌物。阴道前壁膨出的患者可出现尿潴留、排尿不尽和尿失禁等,且阴道后壁膨出后,可伴随排便困难,需要将阴道后壁膨出推压之后才能正常排便。盆腔脏器脱垂常为多部位同时存在,如多数的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伴发宫颈肥大。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肉运动、生物反馈治疗和电刺激治疗,可使受伤的肌肉和神经真正恢复,具有长期疗效。研究显示,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已经普及,产后42 d对女性进行了盆底肌肉训练,大大减少了骨盆器官脱垂和盆腔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如尿失禁。同时,盆底的神经和肌肉被唤醒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