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5年第1期
编号:13121985
Rosser隐窝探针在低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期
     【摘要】 目的:探讨Rosser隐窝探针应用于临床,对发现隐匿性内口、降低肛瘘术后的复发率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以前及以后住院低位肛瘘各8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低位肛瘘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组采用低位肛瘘切开,高位挂线术,2010年以后低位肛瘘术中使用Rosser探针。结果:使用Rosser探针隐匿性内口发现率为12.5%。治疗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27.1±4.7)d,对照组为(35.2±5.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80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治愈80例,好转6例,随访6个月复发5例。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Rosser隐窝探针应用于临床,可以及早发现隐匿性内口,明显降低肛瘘术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Rosser隐窝探针; 低位肛瘘; 隐匿性内口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0124-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01.064

    肛瘘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外科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肛瘘在我国约占肛门直肠病发病人数的1.67%~3.6%。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之比为5∶1~6∶1。低位肛瘘最为常见,占60%~70%[1]。如术前X线碘油造影、CT、直肠腔内B超、MRI等检查都有一定局限性。但正确的术前检查,术中探针探查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方法。所以笔者认为,术中仔细探针探查和隐窝钩探针应用,更有确切得有效,可帮助发现隐匿性内口,防止术后复发。现将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后,Rosser隐窝探针应用在临床中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前80例患者为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