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0
编号:13658983
凝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5日 陈艳红 赫莉
第1页

    参见附件。

     从不合格标本科室分布统计中看出,不合格标本主要发生在急诊科、儿科。造成急诊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病情紧急,抽血采集匆忙,且多发生于半夜等。造成儿科标本不合格原因是由于小儿主动配合差,血管细,血量少,采血难度大等。此外,护理人员对凝血检验的原理认识不到位,采血技术不熟练,对凝血标本采血量不足、采血过程不顺利、给凝血结果带来的影响了解不够等是造成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总结不难看出,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主要出现在标本采集环节。一个完整的分析前检验阶段的流程为:医生选择正确的项目——开申请单——患者准备——护士采取标本——护士或卫生员运送标本——实验室接受与处理标本[7]。标本采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本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而标本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不准确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抗凝溶栓患者药量的增减等,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3.2 解决对策

    为了提高凝血标本的合格率,减少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重复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

    3.2.1 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措施 笔者所在科室按ISO15189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制定《静脉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的作业指导书。临床工作中严格按照标本处理的管理思路进行:写我要做的(标准、规范、流程)→做我所写的(SOP)→记我所做的(SOP记录)→查我做过的(监督)→纠我做错的(纠正措施)→防我再错的(预防措施)。专门聘请BD公司的专业老师对全院低年资医生、护士、新上岗人员、进修医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为避免因采血量不足而产生大量不合格标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