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324
编号:13719922
NT—proBNP在冠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变化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25日 周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NT-proBNP分子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手术前后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60例经PCI治疗的AMI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未行PCI术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24 h、7 d、4周四次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检测血浆中NT-proBNP分子水平。患者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平均8个月的随访,对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于PCI术前、术后检测的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明显低于术前。随访发现,行PCI术后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入院7 d后血浆中的NT-proBNP分子水平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可使血浆中的NT-proBNP分子含量明显降低,对心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NT-proBNP; 冠脉介入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4-0010-02

    人体血液中的NT-proBNP分子和BNP分子是在心室细胞受到张力刺激后,心脏神经激素脑利钠肽(BNP)裂解而成的。二者均由氨基酸组成,但是个数不同,BNP分子有32个,NT-proBNP有76个。据统计,二者以1∶1的比例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生物活性[1]。近来研究表明,NT-proBNP和BNP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被用于临床,作为能够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生化标志物[2]。相比于BNP分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