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1
编号:13743067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与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1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护理要点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36例DAI患者在综合疗法加高压氧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5例,好转20例,中等残疾6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结论:综合治疗配以精心的护理,可提高DAI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重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95-03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在加速或减速运动时,遭受成角逆转的剪切力作用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轴缩球形为特征的一系列变化,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综合征。常因车祸致伤,也可见于高处坠落伤,在重型颅损伤中占28%~50%。病变好发于大脑灰质和白质结合处、胼胝体、基底节、内囊及脑干上端等处[1]。伤后常呈昏迷状态,多无中间清醒期,是一种原发性、器质性、闭合性的弥漫性脑损伤。本病伤情重,昏迷程度深、时间长,治疗困难,伤残率和病死率高。现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6例DAI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3~82岁,平均40.2岁。车祸伤27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3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9例,6~8分17例,9~13分10例;昏迷时间<72 h者12例,>72 h者14例,另外10例为意识模糊状态;双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瞳孔大小不等3例,肌张力增高4例,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颅底骨折10例,脑脊液漏4例,多发伤(肺挫伤,肱骨骨折,股骨骨折等)15例,动眼神经损伤2例。病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4例,应激性溃疡5例,癫痫3例,尿崩3例,吸入性肺炎4例。本组有13例行气管切开术。

    1.2 方法

    本组患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采用综合疗法:脱水、利尿、止血、抗感染及激素冲击疗法,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早期行高压氧治疗[2],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脑细胞代谢活化剂,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应用神经营养药保护神经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合并颅内血肿者行血肿清除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5例,显著好转20例,中等残疾6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颅内压变化

    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用GCS评分动态评估患者病情,严格交接班,警惕脑疝发生。DAI以原发性昏迷为典型表现,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协助判断DAI的轻重。从昏迷状态转为躁动(如手抓伤口,拔导管,脚乱动等),提示病情好转,若从躁动不安转为安静、反应迟钝系病情加重的表现。瞳孔:GCS评分低的患者常有瞳孔的改变。伤后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颅内血肿的表现;伤后神志清醒而一侧瞳孔扩大系动眼神经损伤;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伴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或脑疝;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对光反射消失,常为脑干损伤的特征;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提示临终状态;若两侧瞳孔缩小如针尖,伴有高热是原发性桥脑出血的特征;若同时还伴有四肢强直性抽搐是脑室出血的表现。生命体征: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血压上升,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如发病后24 h体温持续上升达39 ℃以上,伴有意识障碍加深提示中枢性高热,如于发病数日后体温升高且有波动,伴心率呼吸加快表示合并其他感染。其他:注意观察肢体活动情况,有无脑脊液漏,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有无呃逆,躁动及抽搐等,注意出入液量的平衡,监测电解质及血糖。合并肺挫伤的患者注意观察胸部体征。尿崩者,尿量和尿比重是护理观察的重点[3],并监测血、尿电解质。癫痫发作者,注意观察发作的频率、部位、持续时长、发作时的表现。
, http://www.100md.com
    3.2 呼吸道的护理

    保持气道通畅在DAI护理中尤为重要。DAI患者多数伴有意识障碍,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等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必须及时清除气道、口腔分泌物、呕吐物,深昏迷者须抬起下颌或放入口咽通气管,以免舌后坠阻碍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持续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对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可防止因气道不畅或肺部炎症导致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造成患者二次脑损伤[4]。气管切开后,做好相应的护理。呼吸微弱,潮气量不足者,及早使用呼吸机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并定时做血气分析,呼吸功能改善后及时脱机,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气管切开患者的枕头,放在肩下,以保持气道通畅[5]。

    3.3 消化道的护理

    DAI患者昏迷1~2 d后宜早期保留胃管,定时抽取胃液观察(鼻饲者于每次喂食前抽取),便于早期发现应激性溃疡,为治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营养支持,胃管置入的深度比常规长5~10 cm,防止食物返流引起误吸。鼻饲早期可用能全力,若每日用量2000 ml,能提供8368 kJ热量,可以作为唯一的营养来源,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为了节省经费,也可使用由营养师配制的匀浆膳,白天喂3次,晚上加1次能全力500 ml滴入,这样也能保证患者的营养。应用激素治疗时,如出现频繁的呃逆,应警惕发生溃疡。此时应停用激素类药,禁食、胃肠减压,并给予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 http://www.100md.com
    3.4 体温的监测及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DAI常伤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中枢性高热,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用低温冬眠疗法能降低体温,降低组织耗氧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为了及早防治中枢性高热,宜采用早期监测肛温的方法,伤后24 h内肛温>38 ℃者即给予冬眠药物,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持续泵入,配合使用冰袋、冰帽,密切观察肛温变化,将肛温控制在38.5 ℃以下,一般使用2~3 d,若无效则用冰毯机加冬眠药物,将肛温控制在32 ℃~34 ℃,切忌体温过低。停用时先撤机,然后再停药物,逐渐复温,复温时间控制在每4~6 h升高1 ℃。使用冰毯时应预防冻伤和漏电。对于程度较轻的中枢性高热,也可采用头部加体表冷敷,配合温水擦浴;针刺大椎、合谷、曲池、十宣等穴位;消炎痛加冰盐水灌肠等方法降温。, 百拇医药(许彩云)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