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231
编号:13743105
肌筋膜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与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231
     【关键词】 肌筋膜痛综合征; 骨骼肌; 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147-04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50%,它们中很多肌肉可能会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肉的病变成为人体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医学治疗疼痛将注意力集中在骨骼、关节和神经,而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疼痛常常被忽略,肌筋膜痛就是常见的一种。许多患者的肌筋膜痛因漏诊而失治,疼痛可持续数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笔者对肌筋膜痛这一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下面对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其中包括了笔者的一些研究体会。

    1 肌筋膜痛的特点

    肌筋膜痛的疼痛源于肌肉上的触发点[1],又称“扳机点”或“激痛点”,表现为骨骼肌或肌筋膜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是肌肉上细小敏感的区域。具有自发性疼痛或对运动有反应性疼痛的点称为急性触发点,而仅在按压时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敏感点称为潜在触发点[2]。触发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能够引起临床常见的头颈、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疼痛,如腰臀肌筋膜触发点可引起下肢的牵涉痛,临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混淆[3]。
, 百拇医药
    肌纤维痛的疼痛是弥散的,有触发点。但肌肉疼痛广泛,在腰部上下对称分布,且没有条索状发硬的肌纤维[4]。虽然肌筋膜痛和肌纤维痛是两种不同的肌肉病变,但两者可以伴随发生。肌筋膜痛可能发生在患有肌纤维痛的患者身上,肌筋膜痛的触发点可能发展成肌肉的弥漫性疼痛。风湿性多肌痛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可单侧或双侧。亦可局限于某一肌群,但没有局限性压痛点及牵涉痛[5]。

    2 流行病学

    肌筋膜痛是导致肌肉疼痛的重要原因,也是频繁导致背痛和颈痛常见原因之一,患有肌筋膜痛的患者非常普遍。一项调查发现:164位患有至少6个月的慢性头部和颈部疼痛的患者,55%的主要诊断为肌筋膜痛[6]。一个综合的疼痛治疗中心研究发现:283名来就诊的患者中,85%的患者的主要诊断为肌筋膜痛[7]。

    3 发病原因

    3.1 创伤
, 百拇医药
    挫伤、扭伤及劳损可能引起急性肌筋膜痛,慢性反复超负荷或过渡使用肌肉可能逐渐引起肌筋膜痛[8]。

    3.2 机械性因素

    不良姿势,脊柱侧弯,工作或生活环境不适于个人体格。

    3.3 退变因素

    年龄,骨骼和关节的结构性退变。

    3.4 神经受压

    神经受到刺激可能导致脊髓节段敏感性增加,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可能出现肌筋膜痛。

    3.5 情绪及心理因素

    焦虑,烦躁使交感神经兴奋,失眠,都可能导致肌肉紧张,易疲劳,容易发生肌筋膜痛[9]。
, 百拇医药
    3.6 内分泌代谢失调、营养不良、慢性感染

    内分泌代谢失调、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是肌筋膜痛的易发和维持因素。

    3.7 慢性肌力不平衡

    骨骼肌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动力性肌肉,活动关节产生运动,如菱形肌和臀中肌。另一种是静力性肌肉,维持人体形态和姿势,如斜角肌和腰方肌。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和工作需要,静力性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肌力平衡失调,可能发生肌筋膜痛。

    4 发病机制

    4.1 能量代谢危机学说

    1980年Simons等[10]首先提出此学说,他做了大量的关于触发点临床和试验证实触发点的存在[11],认为肌肉因为损伤或反复微损伤,使肌浆的网状结构受损分解而钙离子被释放出来,或通过受损的肌纤维细胞膜从细胞外进人到胞浆内,但血流未能相应增加,未能及时清除多余的Ca2+。在ATP供给正常和这种异常钙离子增多时,产生失神经控制的自发性的肌纤维收缩,肌纤维变短。这种慢性持续性纤维收缩将明显增加机体局部能量消耗以及抑制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缺血、低氧,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其结果是进一步损害了局部循环和降低肌纤维组织的氧耐量,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产生能量的代谢危机[12],形成紧张性肌纤维,多个紧张性肌纤维形成紧张性索条,即触发点。
, http://www.100md.com
    4.2 肌梭异常电位学说

    1993年Dr Hubbard等[13]提出了该假说,假说的基础在于他们于“触发点”处肌电图发现有自主的电位活动,Dr Hubbard和Berkoff认为这么小区域的电位是由于不正常兴奋的交感神经刺激肌梭内的纤维收缩所致,这也是发生病变的原因。

    4.3 运动神经肌肉终板功能异常学说

    运动神经肌肉终板功能异常学说是对肌梭异常电位学说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肌肉的损伤或过度劳累导致了局部运动终板功能异常。Mense等[14]验证终板过度释放乙酰胆碱导致形成收缩结节的假说,证实触发点部位的运动终板功能异常。所以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之症状,如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度高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充血和烧灼感、皮肤划痕症等[15]。

    5 多米诺效应
, 百拇医药
    肌肉与关节联系密切,一块肌肉病变会影响到关节的活动,关节周围的其他肌肉也会受到影响,当肌筋膜痛长时间持续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时,临近肌肉可能出现触发点,进一步阻碍关节的正常活动,导致关节功能紊乱和退变,这种病理改变可能波及到邻近的关节,导致临近关节周围的肌肉发生肌筋膜痛[16]。

    6 临床表现

    6.1 症状

    6.1.1 疼痛 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多为深部位、定位差的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常发于颈、腰、肩、背部[17],劳累、夜间疼痛可加重,情绪、气候变化也会使疼痛加重[2]。

    6.1.2 功能异常 急性触发点常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如皮肤滚动痛、对触摸和温度高敏感、异常出汗、反应性充血、烧灼感和皮肤划痕症[15]。

    6.2 体征

    受累肌肉呈紧绷感,条锁状,发硬,可触及硬结,可找到触发点。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肌力下降、肌肉痉挛、姿势协调性下降。另外,肌筋膜痛可以出现在患有肩部外伤或肩周炎的患者身上,也可以出现在患有髋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身上,与这些疾病同时存在。, 百拇医药(张飞雄 李义凯 任海滨 黄慧敏 叶海英 凌丽花)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