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编号:13758646
需要层次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关键词】颅脑损伤;护理;需要层次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严重的伤病,其病死率和伤残率均很高,是危害人们生命的急性创伤。在整个救治及护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护理问题,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笔者运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作为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需要制订护理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0~72岁,平均39.5岁。文化程度:大中专(包括高中)6例,中小学22例,文盲8例。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按国际格拉斯哥(GCS)评分法6~8分为重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3例,跌伤2例,锐器伤1例,其它4例。均行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32 d。

    2护理方法
, http://www.100md.com
    2.1满足患者生理的需要

    2.1.1患者经历了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有颅内再出血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在护理方面需绝对卧床、头部制动。

    2.1.2护士应加强心电监护、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用各种治疗措施。

    2.1.3由于患者自理能力的下降,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每2 h翻身拍背一次等。

    2.1.4进行饮食指导,补充能量及水分等,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多深入病房了解患者及家属的主观感受,尽量想办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

    2.2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

    2.2.1对于昏迷及烦躁的患者加用床栏及识别腕带,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对合并有癫痫者,应由专人护理,防止关节脱位、舌咬伤及发生窒息。
, http://www.100md.com
    2.2.2对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塑料气管导管或金属气管套管应妥善固定。翻身拍背时,防止移位、脱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痰液的性质,做好气道湿化,防止堵塞、感染。

    2.2.3应用冰袋等物理降温者防止冻伤,慎用热水袋防烫伤。

    2.2.4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应严格掌握滴速,防止液体外渗,致皮肤、组织坏死。

    2.2.5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因便秘又可加重脑梗死或引发再出血[1]。

    2.3满足患者被爱和归属的需要

    2.3.1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家的温馨。

    2.3.2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目的是帮助患者与家属、朋友、病友、医生及护士维持良好的关系,使其感觉到他是最重要的、受欢迎的,让患者感受到被爱包围的气氛。
, http://www.100md.com
    2.4满足患者自尊的需要患者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总会面临各种问题,护士要解除患者的困扰,在合理的范围内帮助其实现。多与患者沟通,认真聆听患者的需要,了解患者内心感受。对其提出的问题,应用专业知识及时予耐心解答,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2] 。个性化护理融入到护理工作中,让患者情绪稳定,感觉到重视、尊重,更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2.5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本组病例中有1例为事业单位的人事科长,49岁,他希望出院后能重返工作岗位,但家人都不支持。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家属的工作,告诉他们让患者重返社会有利于脱离患者角色,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努力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是一个逐步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满足他的这一需要,最后家属表示理解,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能力,战胜疾病,为自我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3]。

    3讨论

    3.1在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最先应该满足的需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首选要满足生理需要[4]。头痛是严重影响生理健康的症状,因此是首先要为患者解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3.2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马斯洛层次需要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判断护理对象未满足的需要的性质、类型以及对机体的影响[5]。它帮助需要暂时性或永久性依赖他人的人,满足其基本的生理、心理及安全的需要。帮助人们达到最佳独立状态,使其尽可能自我照顾,并最大限度满足基本需要。

    3.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各个阶段存在多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要求护士仔细观察、用心沟通,及时合理地给予帮助,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患者积极愉快的情绪,使患者能克服困难、珍惜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风云,高海荣,韩楠.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13.

    [2]张小燕,张振路,吴婉玲,等.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10(5):5.

    [3]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

    [4]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

    [5]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34., http://www.100md.com(顾瑾)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