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编号:13758714
实施“康复爱心工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6
     【关键词】康复爱心工程;和谐医患关系

    近几年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尤其对于远离城市、偏远农村的居民来说,交通的不便,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目前社会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看病就医、健康咨询的现实需求。医院作为大众健康服务机构,不仅要在院内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还要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崇尚无私奉献的品德。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笔者所在医院党委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康复爱心工程”,带领广大党员专家、医护骨干走村入户,为农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健康服务,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知名专家更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改善医患关系,让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1“康复爱心工程”主要做法

    医院成立了由百名专家组成的“康复爱心工程”医疗服务团,下设10个医疗队,每次集中服务10个行政村,免费开展“四送一收治”活动,即免费送医、送药、送“爱心卡”、送“就诊联系卡”,收治特困患疾农民,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百拇医药
    1.1送医进村登门,让农民就近享受专家级服务。组织医院的医护精英骨干和平时在医院看病也难得一见的市内知名专家,走进村头巷尾为农民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并对318户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上门服务。

    1.2送药进村入户,让农民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每个医疗服务队配备相当数量的药品,对需要用药的患者当场赠送,现场指导用药;对行动不便的318名患者,则送药上门。同时,在每个活动现场派送一定数量的人丹、止痛膏等常用药物。共赠送了药物价值26.6万多元。

    1.3送“爱心卡”上门,对患病的贫困农民进行资助。根据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提供的信息,为每个行政村2名特困患者每人赠送价值500元的“爱心卡”,共发卡318张,价值14万多元。

    1.4送“联系卡”进村,为农民开辟就诊“绿色通道”。共发送印有医院联系电话和相关信息的“就诊联系卡”4万余张。持卡人可享受免费挂号和就诊“绿色通道”服务,并可通过电话进行免费医疗健康咨询;对来院就诊的行动不便的患者,免费提供轮椅和导医服务。
, 百拇医药
    1.5收治特困患者,对患病的特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先后将两名特困失明农民患者收住院,进行免费手术,使他们重见了光明。

    2“康复爱心工程”活动成效

    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走出的“康复爱心工程”,从最初由共产党员组成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到今天以共产党员为主体,兼有民主党派人员和普通职工群众参加的大型公益医疗服务活动,它勇担社会责任,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致力于改善医患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致力于维护农民健康,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以行动和事实擎起了医疗单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旗,在全市卫生系统产生了积极反响,受到广大农民广泛赞誉。

    “康复爱心工程”不仅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让广大职工对农民群众的疾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受触动、深受教育。活动风雨无阻,历经酷暑严寒,虽然是走进农村,虽然是义务劳动,虽然是汗流浃背,虽然是饥肠辘辘,但“康复爱心工程”医疗服务团的专家仍满腔热情,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每次都带头参加。老院长袁志诚同志做手术到凌晨五点多,仍坚持参加当天的活动。在他们的带领下,不论是已过花甲的老党员,还是刚刚入党的新同志,都无怨无悔、激情满怀,以实际行动拉近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展示了共产党员的新形象,也展示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镇江和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了贡献,书写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心为民的灿烂篇章,在古城镇江的大地上唱响了一曲充满爱心与奉献的和谐乐章。
, http://www.100md.com
    “康复爱心工程”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巡回检查组、江苏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和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为此还专门刊发了一期简报。人民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南时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金山网等各级媒体进行了40余次的宣传报道。2006年4月,“康复爱心工程”被评为镇江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同年5月,院党委《关于深化“三走进三服务”深入开展“康复爱心工程”活动的意见》被评为镇江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先进性建设优秀制度成果。

    3经验体会

    “康复爱心工程”大型公益医疗服务活动,以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参加人数之多、覆盖范围之广、专家较为密集、关注弱势群体和无私奉献的形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3.1彰显公益性质,服务项目经费全部由医院承担。活动筹备阶段,医院就将活动定位在公益性服务上,所需经费自我消化。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每一项支出,杜绝浪费;一方面,在全院开展勤俭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压缩各项行政管理经费,厉行节约。活动开展以来,无论是“四送一收治”项目经费,还是活动车辆的交通费用、餐饮伙食费用、前期的宣传费用,包括所在地提供协助人员的相关费用,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 http://www.100md.com
    3.2将活动制度化,在服务中完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为将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院党委在先进性教育巩固和扩大成果阶段,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深化“三走进三服务”深入开展“康复爱心工程”活动的意见》。并于2006年3月将“康复爱心工程”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正式纳入医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之中。2006年9月,作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的一项务实举措,院党委决定:“康复爱心工程”力争到2010年走遍镇江所有村镇,覆盖300万镇江人口,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服务。这一决定,得到了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

    3.3突出奉献精神,在服务群众中强化职工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纷纷利用休息日,走进农村、深入农家,送医送药和送资助送服务。通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活动现场,在有病无钱治疗、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贫困患者一贫如洗的家中,深深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切实解决缺医少药的现状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迫切愿望,深深感受到了切实改进行风、改善服务的紧迫性。院党委把握住开展“康复爱心工程”的必要性深入人心、各受关注的时机,于2007年党委工作意见中及时提出,在全院开展公益义工活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年奉献不少于四个工作日,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深化了“康复爱心工程”的公益性质、社会意义和职工教育[1]。
, http://www.100md.com
    3.4发挥规模效应,在服务群众中增强服务效果。充分把握医院在镇江地区的综合优势,针对活动地常见病、多发病,有针对性地安排具有一定比例的知名专家参加活动,并配套安排医护技骨干人员,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知名专家更难的问题。在切实解除他们的痛苦的同时,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自救能力。由于每次活动都有100名左右的专家参加,且大多是市内的一流专家,每次走进不少于10个行政村,每次活动都提前一周在当地媒体进行连续滚动宣传,使活动的覆盖范围十分广大,受益人数众多,不仅增强了活动的实际成效,也有效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

    3.5关注弱势群体,在服务群众中推进和谐建设。将“结对帮扶”和“健康教育宣传”、“进社区义诊”、“走进老红军、老党员和困难家庭”等公益医疗服务活动纳入工程之中,以实实在在的活动内容,以切合医疗单位实际的活动形式,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医院为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努力[3]。

    参考文献

    [1]肖延林.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113-114.

    [2]刘东晓,冯海英,尚金峰.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53-154.

    [3]代群仙.转型转制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51-152., 百拇医药(谢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