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6
编号:1376184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6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前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康复训练指导等情况。结果本组35例通过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均痊愈出院,经过半年至7年的随访,除2例死于心脑疾患,3例并发严重的内科疾患外,均能自理生活,无关节疼痛,效果良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是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及手术率也不断升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效果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1]。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03年1月~2010年6月共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3~81岁,平均67.5岁。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7例,骨性关节炎2例。伴有高血压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糖尿病3例,脑血栓后遗症2例,伴有褥疮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4例。住院17~62 d,平均25.6 d。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引流管早期脱落1例,均经对症治疗痊愈。随访0.5~7年,除2例死于心脑疾患,3例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外,其余均生活自理,无关节疼痛。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积极控制合并症髋关节置换术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合并内科疾患较多。对高血压患者停用“利血平”“肠溶阿司匹林”1周,以减少麻醉时对血压的影响和术中渗血。定期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下,糖尿病患者除控制饮食外,均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9 mmol/L以下。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过低。脑血栓后遗症及褥疮患者,加强翻身,定期皮肤按摩,避免疮面继续受压和发生新的褥疮。慢性阻塞性肺病,给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查,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低流量吸氧。吸烟者应戒烟2周。
, 百拇医药
    2.1.2术前心理干预及适用性训练术前详细向患者交待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术后疼痛、体位,护理操作,康复训练等情况及处理措施。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手术顾虑,更好地配合手术及术后康复护理。同时教育患者学会用力咳嗽,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训练患者熟练使用床上便器和卧位排便,更有利于术后护理和病情恢复。

    2.2术后护理

    2.2.1患肢护理髋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老年人肌张力低下,运动协调性差,术后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术后观察患肢肢体血液循环,注意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以及患肢的位置。术后用防旋鞋和皮牵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两大腿间放置软枕,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防止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避免患侧卧位,便盆从健侧置入,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协助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避免患肢肿胀。采取正确手法搬运患者,由专人保护患侧髋部,用双手将患肢及髋部同一水平托起,不能单独牵拉患肢。
, http://www.100md.com
    2.2.2并发症的预防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保护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颜色、量。观察患肢是否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及血运情况。若术后体温持续39 ℃以上,患肢及关节剧烈疼痛,应考虑有急性感染发生的可能。及时向医生汇报,有利于局部感染的预防。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做有效深呼吸、扩胸运动及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为其叩背及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及坠积性肺炎。保持尿管通畅,饮水量保持2000 ml/d以上,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可有效防治泌尿系感染。老年人血液粘稠度高,血流缓慢,术后卧床极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观察患肢温度、颜色,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及踝趾关节活动,对患肢进行向心性肌肉按摩,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可作为预防用药。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术后因疼痛又不宜翻身,骶尾部及骨隆突部易发生褥疮。可应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指导患者用三点法(健肢屈膝、足底用力、两肘关节屈曲用力支撑)或借助牵引床支架使臀部悬空,每2 h/次,使皮肤透气,缓解压力,经常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皮肤按摩,可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2.3康复护理髋关节置换最终的目的是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康复训练于术后第1天开始为最佳[2]。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静力性收缩,持续10秒,重复20下,每天1~5次。术后2~3 d,行胫距关节背屈和环绕运动、髋关节运动及相关关节运动[3]。每次30 min,每天2~3次。术后第四天可行半卧位,但屈髋不宜超过60°,可防止股四头肌萎缩,术后1周患者可坐起,指导患者适当抬高患肢,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每天3次,每次10下。2周后患者可不负重扶拐下地锻炼,开始要有专人陪护,防止滑倒。出院时告知患者需扶双拐6~8周,X线复查初步愈合后再完全负重行走。出院后继续同前的各种锻炼,逐渐增加强度,但屈髋不易超过90°,避免久坐、跳跃、盘腿等。

    总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要点是术前做好合并症的护理和心理干预,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患肢护理,尽早开展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

    [2]方汉萍,杜杏利,郭风劲,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6-18.

    [3]裘成莉.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09,8(6):475-476.

    [4]江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0,7(3):92.

    【收稿日期】2011-07-21, http://www.100md.com(张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