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6
编号:13761829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6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影响。方法对2008~2010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0例乳腺癌疾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促进乳腺癌患者及早顺利的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自我形象紊乱;心理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导致妇女死亡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今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趋向年轻化[1]。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自我形象、心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负性评价。近年来,笔者根据各类患者其生理、心理特点、文化程度、年龄等,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7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82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4例,中学23例,小学8例,文盲5例。其中右侧45例,左侧25例。行扩大根治术18例,改良根治术46例,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平均住院时间16 d,以上患者均存在因乳房缺失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自我贬低等心理问题。

    2心理问题

    2.1自我形象紊乱乳腺癌患者中,有76.5%的患者存在自我形象紊乱,其中30%的患者会因自我形象的紊乱导致诸多困扰[1]。主要表现为不愿意注视或是触碰自己的胸部,常感觉异常,有自卑、害怕、担心被丈夫嫌弃的负性心理,不愿意出席社交场合,甚至出现对生活的绝望感。蔡雁等[2]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如的患者会表现出自我概念的改变、强烈的不确定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此外,患者中88.5%的人表现为脱发[2]。影响女性美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脱发,因此,在给患者带来困扰的所有症状中,脱发是困扰程度最大的症状之一。
, 百拇医药
    2.2情绪障碍接受乳房切除术和化疗后,患者身体出现明显的变化:乳房残缺、肢体改变及脱发,这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形象和社会意识。同时女性第二性征的丧失使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加重,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导致情感功能方面的紊乱,出现精神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此外,治疗所需化疗药物及其辅助药物价格昂贵,而且需进行多个疗程,患者经济负担重,有些患者因经济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以,有必要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护理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也是顺利进行心理护理的保证。明确乳腺癌的诊断后,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表现为忧郁、悲观、抑郁、内心脆弱以及不知所措等等。责任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交流时,做到态度和蔼、语言委婉、举止文雅,使患者愿意向护士倾吐心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在治疗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婚姻家庭及目前的精神状况等,评估患者对乳腺癌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同时,有利于护士采集第一手资料,对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作出诊断,进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 百拇医药
    3.2手术前的心理疏导得了乳腺癌的患者,实施手术是首要的治疗手段,也就意味着要切除乳房,而乳房对女性来说,是优美的生理曲线的体现,特别对那些年轻、知识层次又较高的女性来说,更容易出现焦虑、忧郁和自卑等不良情绪,乳房的缺失也更易导致自我形象紊乱。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术前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病情、手术切除乳房的必要性及手术相关知识,如麻醉方式、手术大致过程以及术后患肢功能等等。护士讲解时,需针对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文化水平、婚育状况和年龄等,有针对性地施教,使患者对手术后乳房的缺失做好思想准备,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可让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教,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告诉患者可通过隆胸或佩戴义乳、重建乳房等矫形手术来纠正形体的改变,恢复身体曲线,增强自信心。在与未婚及已婚未育患者进行交流时言语上特别要注意,应多体贴关心患者,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鼓励其坚持治疗,乳腺癌是完全有可能康复的。告诉患者要面对现实,积极调整心态,同时可对心理支持者发泄其不良心理情绪,以寻求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 百拇医药
    3.3手术后的心理疏导提供社会和家庭支持帮助患者赢得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支持。社会支持为个体可利用的一种外部资源,它能促进癌症患者的适应性行为,促使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4]。此外,家庭治疗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和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外,护士还应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在对患者护理的同时,也应向家属了解其心理状态,同时向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过程,告诉家属情感投入对治疗的重要性,使家属成员能顺利从疾病的应激阶段进入到适应阶段。只有这样,家属成员才能更加理解患者,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在寻求家属的配合时,还应告知家属有关乳腺癌的相关护理常识,引导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语言的暗示作用,给患者以良性刺激,激起患者的求生欲望。特别是丈夫,对妻子更应该关心、体贴、爱护,加倍疼爱。告之患者乳房切除后,也不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正常生活,促进夫妻之间行为机能的改进,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 百拇医药
    国内外大量心理学调查显示,乳房缺失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6]。因此,重视和评估患者“自我形象紊乱”的心理障碍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缓解其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乳腺癌患者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玲,王世平,Joanne C.乳腺癌患者相关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3):169-174.

    [2]蔡雁,施笑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杂志护理,2006,41(2):105-106.

    [3]崔晓峰,王爱英,李凤月.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抑郁焦虑及其相关因素.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1352-1353.
, 百拇医药
    [4]黄丽,杨廷忠.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1-633.

    [5]胡德英,吴荷玉,董英莉.家庭治疗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07,7(9):9-11.

    [6]杜延泽,张斌明,杨碎胜.乳腺癌乳房Ⅰ期再造治疗中的心理状况观察.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132-134.

    [7]冯玉莲.健康教育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1,6(6):87-88.

    [8]丁桂凤.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中国医学创新,2010,7(4):91.

    [9]李长凤,刘翠云,李义勤.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02-103.

    [10]钟雁飞,陈秋琴,朱文英.乳腺癌患者7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78-79.

    [11]丁桂凤.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中国医学创新,2010,7(4):91., 百拇医药(李翠红 李雪珍 吴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