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19
编号:13765721
氯丙嗪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9
     【摘要】目的探讨氯丙嗪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患儿随机分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病因治疗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平喘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氯丙嗪。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氯丙嗪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

    【关键词】氯丙嗪;喘憋性肺炎;疗效

    小儿喘憋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故称之为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以喘憋、咳嗽为特征,易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笔者采用氯丙嗪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4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180例患儿,诊断标准全部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入院前咳嗽,气促,喘憋,阵发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绝大部分有发热。两肺闻及哮鸣音及中湿啰音。周围白细胞数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点片状阴影及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气肿。排除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喉喘鸣,结核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心病等疾病。全部病例无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随机分两组,治疗组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4个月~1岁56例,1~2岁的34例,发烧78例;对照组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1岁的58例,1岁~两岁的32例,发热的7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病因治疗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平喘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丙嗪,每次每公斤体重0.5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5~7 d。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3 d内体温正常,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有效:治疗3~7 d,咳嗽、喘憋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7 d后咳嗽、喘憋无缓解,肺部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2]。

    2结果

    治疗组显效68例(75.6%),有效19例(21.1%),无效3例(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48例(53.3%),有效24例(26.7%),无效18例(20%),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小儿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1~6个月的婴儿,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故称之为喘憋性肺炎。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合胞病毒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释放(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导致炎症与组织破坏;目前认为具有特应质或过敏者发生合胞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时,更易于引起毛细支气管炎[3]。喘憋性肺炎是由于细胞内CAMP/CGMP比例下降,使组织胺缓激肽及慢反应物质过敏介质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造成管腔狭窄,发生喘憋、呼吸困难。对喘憋性肺炎缺乏特效的治疗,主要是病原学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目前对激素的应用存在争议,多不主张全身应用激素[4]。一般不宜使用强止咳剂和使痰液粘稠的药物,以免影响排痰并加重病情。氯丙嗪具有α受体阻滞剂的结构,因此它具有抗组胺和抗5-羟胺作用,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当α受体阻滞后,β受体占优势,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喘憋;能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外周阻力减轻,肺部换气功能改善,肌体组织缺氧状态改善;对皮质下中枢包括体温中枢有广泛抑制作用,使体温下降,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量减少,肌体剧烈病理刺激反应降低,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故对高热烦躁、重症感染等患儿更适宜。综上所述,小剂量氯丙嗪口服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9.

    [3]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

    [4]卢兢.小儿喘息性疾病专题讨论.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4):244.

    【收稿日期】2011-05-09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邓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