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0720
右小腿增生性肌炎1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5日 李继军 徐加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关键词】右小腿包块;增生性肌炎增生性肌炎是一种少见疾病,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月收治1例右小腿增生性肌炎。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发现右小腿包块3 d。患者3 d前发现右小腿包块,伴持续性隐胀痛,程度中等,无放射性,行走时疼痛较明显,休息后缓解。抗炎治疗疗效不佳,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体检:右小腿前内中段可触及一圆形肿物,约3.0 cm×4.0 cm,表面光滑,底宽,压痛,未及波动感,边界不清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彩超:右小腿肌层可探及2.8 cm×3.5 cm低回声区域,边界不清。血流信号减弱。右胫腓骨正侧位片未见骨质病变。血常规正常,血沉8 cm/h。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行包块切除术,术中腓肠肌间可见约3.0 cm×4.0 cm肌肉变性区域,病变境界不清,质硬,灰白色,无包膜。完全切除后,放置引流片后,缝合伤口。术后标本病检示增生性肌炎。2周全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2讨论增生性肌炎是发生于横纹肌组织的纤维间隔和筋膜的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由Kern于1960年首次报道并命名,本病少见。常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变可发生在胸壁,还可发生于肩胛区及大腿深部,临床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融合的结节。可有疼痛,但多数结节无症状。病变界限不清,术前很难确证。结合临床肿块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大体标本很容易考虑为软组织肉瘤。所以本病镜检是唯一可靠的诊断。镜检所见的特征性的嗜碱性大细胞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本病所见的纤维母细胞及嗜碱性大细胞均易见核分裂像,有的呈空泡状,且嗜碱性大细胞有的酷似神经节细胞和横纹肌母细胞,所以容易误诊为横纹肌肉瘤、神经纤维肉瘤、纤维肉瘤,也有误诊为结节性筋膜炎、骨化性肌炎和纤维组织细胞瘤者。诊断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如特征性的嗜碱性巨细胞,不发生坏死,不累及横纹肌本身等特点,均可作为鉴别诊断之要点。另外本病横纹肌的间质内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甚至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对横纹肌本身不累及,病变穿插于横纹肌纤维之间,常在横纹肌切面上形成“棋盘结构”,其中累及筋膜下处最显著,横纹肌的内衣的病变常较轻。本例病检送两家医院会诊才确诊为增生性肌炎,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中见到肌层包块时应考虑到增生性肌炎的可能。

    【收稿日期】2010-11-22

    (本文编辑:郎威)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