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1
编号:13827566
贝肤清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1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盐酸特比萘芬(商品名:贝肤清)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三重修护特润霜治疗, 观察组患儿行贝肤清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2周,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5.0%, 均高于对照组的80.0%、50.0%,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总满意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 P<0.05)。结论 婴幼儿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儿行贝肤清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提高患儿用药治疗的临床安全性, 及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 贝肤清;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65

    湿疹为婴幼儿在临床皮肤科就诊时尤为常见的多发病症, 临床症状以瘙痒、面部红斑、鳞屑较为多见, 严重病发时甚至会出现结痂、渗出、流脓等情况。该病一旦病发则会很大程度的对患儿家长造成较大困扰, 更会对患儿的成长造成影响, 尤其该病集中于秋冬气候干燥季节多发, 婴幼儿面部皮肤的屏障修复能力较差, 因此极易出现干燥性湿疹。特应性皮炎为临床中一种密切相关于遗传、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倾向的疾病[1, 2], 容易伴随哮喘症状、过敏性鼻炎产生的一种慢性瘙痒类炎症皮肤病。该症通常多发于婴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 存在哮喘、过敏性皮炎家族病史, 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产生极大影响。贝肤清在近年临床应用于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将观察分析贝肤清治疗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确诊符合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患儿80例展开研究,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0.5~3.0岁, 平均年龄(1.8±0.9)岁;病程1~6个月, 平均病程(3.6±1.2)个月。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0.5~2.9岁, 平均年龄(1.8±0.9)岁;病程1~6个月, 平均病程(3.6±1.2)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不同程度皮肤潮红、密集小丘疹、脱屑、渗出及厚薄不一的油腻性黄痂;头部为病发部位;涉及患儿颈部及全身部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患儿;其他皮肤病患儿;不配合本次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三重修护特润霜治疗, 将药物涂抹于患儿的患处, 2次/d, 根据患儿的皮疹状况调整药量, 在痊愈之后仍然使用雅漾三重修護特润霜治疗。观察组患儿行贝肤清治疗, 直接喷于患处, 视患处面积大小喷3~5下, 2次/d, 连续使用7~14 d或遵医嘱。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患儿的临床瘙痒及皮疹程度, 根据患儿的临床瘙痒程度在0~3分内完成计算, 患儿并无瘙痒、睡眠及饮食质量均正常, 即0分;患儿存在轻度瘙痒并无哭闹, 即1分;患儿烦躁偶有哭闹, 不会对睡眠造成影响, 即2分;患儿瘙痒对生活及睡眠造成严重影响, 即3分。皮疹情况主要包括了丘疹、红斑、鳞屑等, 不同临床症状的严重度表现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患儿身体皮疹消退, 或存在沉淀色素以及减退斑等情况, 即治愈;患儿的皮疹病症损伤程度逐步变薄及变淡, 沉淀色素及斑消退程度>30%, 即好转;患儿皮疹病症程度并未变化, 皮损消退程度<30%, 即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根据医院的相关量表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观察不良反应, 包括焦躁、面部红斑加重、皮肤过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周、2周,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中途退出病例, 观察组中1例患儿发生焦躁情况, 对照组中3例用药后发生面部红斑加重, 3例患儿发生皮肤过敏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 P<0.05)。

    3 讨论

    皮炎湿疹类皮肤疾病在临床作为多种内、外因素共同引发的炎症类皮肤病症, 该病会反复病发, 剧烈瘙痒在临床治愈难度相对较大, 所以需要选择有效且安全的外用药物治疗该症。但是临床婴幼儿湿疹的常规治疗, 譬如抗组胺用药、糖皮质激素用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类用药, 均存在较大用药局限性及不良反应, 所以中药制剂逐渐受到较大关注度。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作为两者所用的首选临床治疗方法, 在糖皮质激素外用药选择中, 需考虑用药经济性、方便性以及临床疗效肯定。患儿在临床通常用药集中于弱效糖皮质激素, 譬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糖酸莫米松乳膏等药。但是由于该药在运用中受患儿自身皮肤结构尚未完整发育, 存在较高的皮肤通透性, 极易出现药物经皮肤吸收过量, 发生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情况, 譬如皮肤萎缩、影响儿童自身健康发育等。再加上糖皮质激素乳膏还会影响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 增加了患儿的炎症、过敏反应发生率, 因此对糖皮质激素乳膏的用药使用量及疗程均有所限制。, http://www.100md.com(刘云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