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23351
输尿管硬镜碎石术与软镜碎石术术后尿道狭窄情况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输尿管硬镜碎石术与软镜碎石术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情况。方法 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 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碎石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尿道狭窄长度;对比两组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的残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40.0%, 尿道狭窄长度(1.55±0.39)cm短于对照组的(2.09±0.38)cm,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道狭窄患者尿道狭窄位置、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 输尿管硬镜碎石术与软镜碎石术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较低, 且尿道狭窄长度较短, 通过积极治疗后,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输尿管硬镜碎石术。

    【关键词】 输尿管硬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尿道狭窄;临床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26

    輸尿管结石是临床最常见的上尿路结石,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统计表现, 输尿管结石多数位于输尿管下段, 少数位于输尿管上段[1]。输尿管结石患者会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即腹部绞痛与血尿等症状, 在临床治疗中, 以解除病痛、保护肾功能、预防结石复发为主要目的。目前,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 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增加了输尿管结石发病率[2]。出现输尿管结石后, 输尿管近端会出现扩张、梗阻等症状, 严重时还会引起肾积水, 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现如今, 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 输尿管被广泛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治疗中, 但输尿管取石术会造成术后尿道狭窄, 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痛苦, 还会影响预后效果。故本次研究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开展研究, 对比研究输尿管硬镜碎石术与软镜碎石术术后尿道狭窄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2例, 男28例;年龄20.12~55.47岁, 平均年龄(36.66±10.23)岁;体质量指数21.97~25.67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3.11±1.64)kg/m2;结石位置:上段15例, 中下段25例;前列腺体积20.22~31.41 ml, 平均前列腺体积(25.22±4.14)ml;结石长径0.9~2.3 cm, 平均结石长径(1.5±0.4)cm。观察组患者中女11例, 男29例;年龄20.11~55.41岁, 平均年龄(36.47±10.15)岁;体质量指数21.85~25.43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3.20±1.71)kg/m2;结石位置:上段14例, 中下段26例;前列腺体积20.14~30.91 ml, 平均前列腺体积(25.05±4.57)ml;结石长径1.0~2.4 cm, 平均结石长径(1.6±0.5)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经CT、X线片检查、泌尿系统B超诊断[4]。纳入标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者;与诊断标准一致者;年龄<60岁者;单侧结石者;无手术禁忌证者。排除标准:泌尿系统结石手术史者;双侧结石者;明确手术禁忌证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到院后, 以其临床体征为依据, 实施相应临床检查, 明确病情后, 分别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碎石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 实施麻醉, 麻醉满意后, 取膀胱截石位, 将输尿管硬镜于尿道置入, 经导丝引导下, 逆行进入输尿管, 明确结石位置后, 采用钬激光进行碎石, 随后, 留置导尿管与双J管[5]。

    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术前及麻醉同对照组一致, 取截石位, 将输尿管硬镜于尿道置入, 在导丝引导下逆行将输尿管软镜扩张鞘置入, 将输尿管软镜于输尿管扩张鞘置入, 采用狄激光将结石粉碎, 较大结石采用套石网篮将其取出, 随后留置导尿管与双J管。术后以患者病情为基础, 判断导尿管与双J管拔除时间[6]。

    术后,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在随访过程中, 了解、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如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给予尿道造影术、膀胱镜、B超等方法检查, 进行诊断。如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尿道狭窄, 以其病情严重程度, 实施内镜冷刀切开术或扩张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尿道狭窄长度。同时对比两组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的残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尿道狭窄长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尿道狭窄长度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后残余尿量与最大尿流率对比 两组术后尿道狭窄患者尿道狭窄位置、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后, 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均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http://www.100md.com(陈文成 潘翔 陈志雄 刘永昌)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