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529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曹冬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丙肝病例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派罗欣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常规治疗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 %,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派罗欣组持续应答率69.29%,常规治疗组持续应答率52.15%两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普通干扰素常规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 %;持续应答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派罗欣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疗效更为确切,与普通干扰素比较安全性相当,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关键词】 派罗欣;利巴韦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2] 血清HCV RNA阳性(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1.5倍,血红蛋白≥115 g/L, 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计数≥80×109/L,血清胆红素正常,Bun、肌酐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排除半年内应用过免疫抑制、抗病毒治疗,并HIV、HDV、HBV感染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药物过敏、妊娠和哺乳妇女、严重的心肺、脑疾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丙肝病例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年。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60例慢性丙肝病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派罗欣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程度上无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临床可比性。

    1.3.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干扰素-α-1b1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利巴韦林每日900~1200 mg口服,连续应用12周;将干扰素用量变化为300万U肌肉注射,每周3次,整个疗程48周。

    派罗欣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180 μg,每周1次,利巴韦林应用同常规治疗组。

    1.3.3 临床疗效 血清HCV-RNA定性检测采用统一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治疗终点应答:在疗程结束时,患者HCV-RNA定性为阴性,ALT恢复至正常水平;持续应答:在疗程结束24周对患者进行检测后HCV-RNA定性为阴性,ALT正常水平;治疗无应答:在疗程结束时,患者HCV-RNA定性为阳性。

    1.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两组病例依据临床疗效进行治疗终点应答率、持续应答率、治疗无应答率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3 讨论

    丙肝病毒具有特殊的生物血特性[3],可以逃避机体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使得病毒不能够机体彻底清除,发生持续性感染、慢性化形成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是主要措施,常用的是普通干扰素,需要干扰素保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才能把最大的抗病毒作用,但由于药代动力学出现显著的“峰一谷”效应[4],抗病毒效果不能达到最大化,只能间歇性对病毒进行抑制复制,降低了药物疗效。

    利巴韦林是鸟苷类抗病毒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及HIV感染,利巴韦林具有对DNA病毒、RNA病毒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在对慢性丙肝治疗中单独应用利巴韦林,可以对病毒进行抑制,使ALT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可以下降至正常,但HCV-RNA阴转率较低,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停药后反跳。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a-2b)是[5]聚乙二醇蛋白修饰剂与干扰素α-2b结合而成,维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免受蛋白酶的水解,增加了干扰素a-2b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量,皮下注射后,吸收时间延长,代谢减缓,血清半衰期延长,是普通干扰素的10倍,对病毒进行有效抑制药物浓度延长至7 d,并且主要分解代谢的部位在肝脏,使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处于高浓度干扰素环境中,提高临床疗效[6]。

    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普通干扰素常规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 %;持续应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显著差异性;派罗欣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疗效更为确切,与普通干扰素比较安全性相当,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

    [1] 吴亮,王颖,田德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70例临床观察.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9):561.

    [2] 刘英辉,李秀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