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6167
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王枝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

    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和完全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支镜下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镜;结核;局部给药

    

    

    支气管结核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者黏膜下层及软骨的结核病,起病较隐匿,多继发于肺结核,临床症状常不典型,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气管、支气管、肺结构和功能改变,常导致临床误诊而延误治疗。目前,单纯的全身用药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支气管瘢痕狭窄、肺不张等,往往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给患者肺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1]。近年来,我们采用纤支镜对7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为2006年 9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纤支镜、病理学、抗酸杆菌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证实的7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均为初治,无耐药病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全身抗结核用药治疗,观察组于纤支气管镜下局部抗结核联合全身用药治疗,其中男30例,女42例,年龄18~61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抗结核用药。治疗组于OlympusBFp40型电子纤支气管镜下局部抗结核凝胶联合全身用药。局部治疗方法:应用纤支镜达到病变支气管近端,经活检孔插入内有引导钢丝的导管,导管选用支气管动脉介入所用的55号导管,在导丝引导下缓慢向前推进,插至所在支气管内膜病变部位远端后退出导丝,然后注入抗结核凝胶6 ml(抗结核凝胶成分:羧甲基纤维素钠10 g+生理盐水8 ml+利福霉素注射液025 g+异烟肼注射液02 g),每周1次,连续做3~5次。两组应用全身抗结核药物相同。

    13 疗效判定 支气管结核病灶变化:根据病灶吸收情况及管腔通畅情况判定,治愈:黏膜下浸润病灶、黏膜溃疡、糜烂白苔、肉芽肿样新生物等完全吸收,管腔通畅;改善:以上病灶明显吸收,管腔轻度狭窄;无效:病灶无明显吸收,管腔明显狭窄甚至闭塞[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ⅹ2,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2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64±208)d和(1053±246)d,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治愈时间分别为(1163±212)d和(1502±2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出现痰中带血,3例出现咽喉不适;对照组3例发生声音沙哑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支气管结核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为8线胸片无结核病变或仅有少数稳定病灶,常由结核菌直接感染支气管黏膜而引起。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部分伴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但往往缺乏特异性,8线胸片常无异常,易造成临床诊断的漏诊或误诊,患者有喘息症状时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发生支气管阻塞时,出现肺叶、段性肺不张,则往往与肺癌相混淆。目前,单纯的全身抗结核治疗部分患者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造成疾病的迁延不愈,并最终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或气管成形术治疗,造成气管、支气管永久性的阻塞[3]。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2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和完全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表明采用纤支镜局部给药联合全身用药治疗有助于支气管结核的控制,疗效显著。本文纤支镜局部给药配合全身治疗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抗结核凝胶在局部提高了药物浓度,减轻了组织水肿、糜烂,加速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减少肉芽增生和纤维瘢痕的形成,且凝胶有较高的黏度,吸附在病变的支气管内膜壁上,提高了杀菌作用时间,此外部分抗结核凝胶通过咳嗽可杀灭沿支气管播散的结核菌,使病变吸收明显加快,从而使支气管结核达到早期治愈[4]。

    综上所述,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可迅速缓解症状,避免形成气道狭窄,与普通治疗方法比较,明显提高了治愈率,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中书,张阳德,邓展生,等148例支气管结核内镜介入治疗疗效分析中国内镜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