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251987
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5日 张延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诊治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3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6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90.9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中具有降血脂、控制炎症反应、缩短进展达峰时间、减少卒中区扩大、控制临床症状、促进脑卒中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

    随着社会生括改善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以经成为对老年患者常见疾病,发病率并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1],对脑卒中急性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高致残率,我们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制定脑卒中诊断标准[2],有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并经CT、MRI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性卒中,首次发生脑卒中,年龄<70岁,发病在48 h内;无严重意识障碍,30 d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无他汀类药物过敏,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排除既往有脑部器质性疾病、感染、发热、肿瘤、免疫性疾病及有溶栓指标。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诊治符合入选标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36例,其中男86例,女50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5.8岁;其中小脑梗死6例、枕叶梗死16例、额叶梗死18例、基底节区梗死96例。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136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66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梗塞部位、疾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控制血压,高血糖给予降低血糖,颅内压增高者加用甘露醇,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针、复方丹参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

    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10 mg/d,4周为一疗程。

    1.3.3 观察内容 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lHSS)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分,对两组病例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卒中量表评分及症状进展达峰时间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比较。

    1.3.4 临床疗效 恶化: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无变化;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7%;进步: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显著进步:1~3级病残,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90%;基本痊愈:无显著的病残,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1~100%。

    1.3.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x±s为正态分布的各统计指标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观察内容 对两组病例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卒中量表评分及症状进展达峰时间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注: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入院时卒中量表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卒中量表评分、进展达峰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脂及C-反应蛋白检测 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检测比较,具体见表2.

    2.3 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33例;常规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31例;两组病例临床疗效比较具体见表3。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前血脂及C-反应蛋白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后血脂及C-反应蛋白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是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中重要的关键酶,对该酶进行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能够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升高。文献报道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脂以外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和有效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起到保护作用;文献报道脑卒中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诱导脑的可塑性、突触神经再生。同时还具有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急性脑卒中时脑组织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早期使血脑屏障开放,由于炎症因子刺激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损伤,使得梗塞局部损伤进一步加剧;C反应蛋白[4]是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进行合成,是炎症反应的敏感预测因子;在急性脑卒中时机体发生应急反应,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能够刺激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从而引起和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壁炎性反应,造成急性脑卒中病灶周围慢性血管痉挛,加剧病灶缺血、缺氧使得急性脑卒中加剧影响患者的预后。阿托伐他汀具有[5]显著的抗炎作用,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生成,降低白细胞活性,起到良好的抗炎作用,达到减轻急性脑卒中症状和体征。

    通过两组病例观察,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90.90%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8.57%,阿托伐他汀在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中具有降血脂、控制炎症反应、缩短进展达峰时间、减少卒中区扩大、控制临床症状、促进脑卒中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顺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