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251982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5日 许宏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中医科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所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80例,采用控制糖类摄入、胰岛素及营养神经药物应用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组80例,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水煎200 ml,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糖尿病是临床老年患者常见内分泌系统慢性疾患之一,其起病缓慢,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1,2]。临床报道显示[3,4],我国糖尿病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部分地区约10%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而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5],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临床传统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无特效治疗手段。笔者选取我院中医科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所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在控制糖类摄入、胰岛素及营养神经药物应用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中医科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 所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0例,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6],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神经障碍及局部出现溃疡、坏疽者。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80例)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控制糖类摄入、胰岛素及营养神经药物应用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水煎200 ml,1剂/d,分两次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组分包括:黄芪30 g,桂枝15 g,红花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生地黄15 g,丹参10 g,大枣3枚;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同时注意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7]拟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判定标准,即显效、有效及无效3级。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8例,总有效率为72.5%;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73例,总有效率为91.3%;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治疗前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已有报道指出,55~60%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8],其已成为困扰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 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糖类代谢异常以及由此诱发的周围血管损伤有密切关系[9,10]。临床传统治疗多采用扩血管及醛原酶抑制药物等,效果不甚理想。疾病基本病机,不外气机异常,脏腑气血盛衰和形质的亏损、逆乱。《灵枢?百病始生》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碎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该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破坏了内环境的稳定性,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使机体进入疾病状态。当这种病理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超出了机体调节内部平衡的能力时,即可发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被中医归为“消渴”范畴,病机为阴亏久延不愈,致热盛气耗,阴虚阳损,气血瘀滞,经久不愈,痰浊淤血互结交滞难化,渐成顽痰死血,混踞络道致络脉失和,迁延以至肢体麻痹疼痛,最终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出现。此乃久病多疲,久病入络之谓。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该病而言, 无论病史长短, 都应及早给予活血化瘀治疗。活血通络是用辛香走窜之品与活血化瘀药同用的治法,适用于久病在血,久病入络之病。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出自《金匮》[11],成分中黄芪补气行血,桂枝通阳益气,红花舒经活血,丹参通络散瘀,生地黄滋补肾阴当归,而赤芍与大枣则起到调和营卫的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滋阴,温经通痹之功效。本次研究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患者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1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