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2238070
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及丝裂霉素疗效及安全性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吡柔比星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0~82岁,平均62岁,Ta 17例,T1期4例,T2a期2例。丝裂霉素组24例,男18例,女6例,Ta 16例,T1期5例,T2a期3例。2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比较 吡柔比星组复发2例(8.7%),患者1例为多发肿瘤另1例为T2a期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及18个月时复查膀胱镜检查发现小肿瘤,均再次行TURBt。丝裂霉素组复发4例(16.7%),患者均为为T1期T或2a期肿瘤,且2例为肿瘤多发患者,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2年不等。吡柔比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丝裂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安全性评价 膀胱灌注治疗期间,多数患者导尿行膀胱灌注治疗后24至48 h均有尿道发热、尿道不适感,症状较轻无需用药治疗。吡柔比星组有1例65岁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吡柔比星保留120 min后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经对症治疗症状渐缓解,此后该患者仍继续用吡柔比星灌注,保存30 min,未再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