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7850
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王春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患儿采用干扰素50~100万U肌内注射,1次/d,联合阿昔洛韦每次10 mg/kg,3次/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阿昔洛韦每次10 mg/kg,3次/d静脉滴注治疗。每天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干扰素;阿昔洛韦;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特点是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早期治疗有效,发病高峰在5~30岁。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反复抽搐、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症状重要体征为顽固性惊厥、偏瘫、去皮质状态、瞳孔不等大等。脑脊液呈血性改变的发生率为50~85%;

    脑CT以额、颞叶为主非对称的局灶性低密度改变或软化灶和斑点状高密度影(出血性改变)。但阳性改变出现较晚,多数病儿的脑CT阳性改变出现在病程的10~14 d以后,因此CT早期正常不能除外本病。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我院于2005年5月采用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儿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诊断标准 [1],将88例及住院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7个月~10岁;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7个月~11岁。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反复抽搐、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症状。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及退热镇静、强心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干扰素,50~100万U肌内注射,1次/d,疗程5 d。并给阿昔洛韦每次10 mg/kg,每天3次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每天给予阿昔洛韦每次10 mg/kg,每天3次静脉滴注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过程中每天观察并记录患儿症状、体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3 d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正常,头痛消失,无呕吐、无抽搐发作,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有效:3 d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下降、头痛、呕吐、抽搐发作减轻、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恢复。无效:3 d内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原体HSV属于DNA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多感生殖器部位,通常限于新生儿。Ⅰ型经口腔黏膜感染,存在于脑内的HSV可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脑炎,致脑组织坏死和出血。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发生率100%)发热、抽搐、意识障碍。还有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有幻听、幻视、哭闹无常、谵妄。年长儿以精神改变为主要表现,年幼儿抽搐为主。其他:失明、动眼神经、舌咽神经损害,尿、便失禁,构音障碍,后遗症及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积极诊治尤其重要。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是正常人体体液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它是抗病毒感染中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除直接限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外,还有启动免疫反应和NK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蛋白翻译及病毒颗粒装配可激活巨噬细胞及NK细胞,并增加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2]。当婴儿受病毒感染后,制造干扰素的能力下降,内源性干扰素不足,必须加用外源性干扰素,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疾病恢复。可使患儿发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4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