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134021
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对比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王清峰
    参见附件(12kb)。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与满意度。方法 80名住院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治疗组采用利醅酮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在治疗6周后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在治疗6周后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奥氮平来说,利醅酮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对血糖血脂的影响比较少,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奥氮平;利醅酮;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作者单位:475001 开封市中医院脑病科

    我们知道,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特别具备行为方面的障碍,在治疗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齐拉西酮、氯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阿立哌唑的应用是精神疾病治疗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进步[1]。由但是随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发现此类药物能引起体重增加、肥胖、血糖、血脂异常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有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从而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来自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住院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入选标准:①首发脑卒中患者,既往未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②符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③性别不限,年龄>60岁。④均为住院患者。⑤患者同意[3]。共入选了8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65.9±7.5)岁。平均用药剂量(127.6±26.5)mg。根据入院顺序,我们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以上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对照组的奥氮平起始剂量为5 mg/d,根据疗效在6周内逐渐至20~25 mg/d,平均剂量为(20.7±3.4)mg;治疗组的利醅酮起始剂量为1 mg/d,根据疗效和病情在6周内逐渐至4~8 mg/d,平均剂量为(5.1±1.4)mg/d,并采用单一给药原则,必要时可予以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于入院第2天及6周末当天清晨6时抽取静脉血6 ml,于当日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采用酶法测定,仪器为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四川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同时在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差三个选项。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将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与血脂变化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在治疗6周后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在治疗6周后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满意度 经过治疗后,们对两组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的比较(N40,mmmol/L,x±s)

    表2 两组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n)

    3 讨论

    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多起病于老年人,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