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63483
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30 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张新
第1页

    参见附件(2270KB,2页)。

     高频通气(HFV)为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是应用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高频通气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由Lunkenheimer医师提出,在1980年Bohn等医师首次报道了HFV的应用。迄今为止,HFV的临床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1]。国内近年来应用HFV的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但HFV 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国内少见报道。2009年11月至 2010年6 月,我院NICU 收治30 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应用HFV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 例肺出血患儿均符合1999 年10 月大连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入院平均日龄(6.0±1.5)h,出血时日龄(20.0±6.3)h,出生体重(1.51±0.36)kg,胎龄(32.0±2.1)周。其中早产儿24 例,重度窒息8 例,重症感染3 例,低体温14 例,高粘滞血症6 例。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注意保暖,纠正酸中毒和限制输液量。对肺出血致贫血的患儿输新鲜血,每次10 ml / kg,维持血红细胞压积在0.45 以上。保持心功能正常,用多巴胺5~10 μg(/ kg·min)以维持血压在50 mm Hg以上。如有凝血机制障碍,根据不同情况应用肝素和止血药物。全部患儿均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应用SLE-5000 型呼吸机进行高频通气治疗。①初调值:吸入氧浓度(FiO2)0.6~0.8,频率12~15 Hz(1 Hz60 次/ min),振幅置于零位,呼吸末正压(PEEP)接近或等于平均气道压(MAP),增加振幅以看到或触至胸廓有较明显振动为度。②调节:调节MAP 使PaO2保持在50~90 mm Hg,SaO2达0.9~0.95,通常每次增加MAP为0.098~0.20kPa,X 线胸片示膈肌位于第8、9 后肋,调整振幅使PaCO2维持在35~55 mm Hg,根据Pco2调节振幅每次或增或减均匀调整5%~10%[3] HFV 的频率基本保持不变。③气道护理:上机时先尽量吸净所有血性分泌物后,滴入立止血0.3 U 加注射用水1 ml,通气10 min 促使药物在肺泡内弥散,以促使出血部位血小板凝集,然后吸出肺内液体,30 min 后重复以上方法和剂量1 次,重复2~3 次后出血明显减少,以后根据肺出血情况酌情重复以上方法,随着出血减少,间隔时间逐渐延长,直至出血停止。④撤机:HFV应用时如病情稳定应先降低给氧浓度,每次下降5%,当降至30%后再降低MAP。根据血气逐步调低MAP,约每2 h下降0.20 kPa。如下降MAP太快造成肺不张时需增加MAP水平并需回复至略高于撤机前水平。当Fi02下降至30%,MAP下降至0.78kPa时可直接撤机,亦可转换至CMV过渡。直至撤机。

    3 监护及记录

    3.1 临床观察心率、呼吸、胸廓运动度及血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尿量等,自主呼吸过多时,必需用镇静剂。

    3.2 通气参数除了和常频通气相同的一些重要参数的监测外,HFV相关一些参数如MAP、通气频率以及振幅均要密切观察。

    3.3 血气分析HFV经预调后1 h必须作血气分析,根据血气调整HFV参数,血气分析每2h1 次,病情稳定后4~8 h 1 次,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1 次

    3.4 无创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经皮二氧化碳(TcPCCh)测定HFV时应持续监测SPO2,早产儿应维持于88%~95%之间,超过此值时应降低FiCh,SPO2下降应立即观察胸壁震荡情况,并立即摄胸片注意肺野有否过度充气或低充气现象,有条件时同时作TcPCh监测。

    3.5 胸部X线片HFV后1 h必须摄X线胸片,注意肺容量应维持右肺于第8后肋,当右肺至第9后肋时应降低MAP,使其恢复至第8后肋,以后6 h重复胸片,次日起每天摄片1次,防止肺的过度扩张。

    3.6 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条件可做多普勒超声观察心功能改变,监测中心静脉压。特别是应用MAP值过高时(MAP>1.96kPa),更需注意循环系统的变化。

    3.7 其他如有可能,进行呼吸力学的监测。记录:记录上机时及上机后2、4、8、12、24、48 h 的FiO2、MAP、吸气峰压(PIP)、氧合指数(OIFiO2 100 MAP/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 / APaO2 / PAO2)和PaCO2均值。

    2 结果

    2.1 HFV 治疗前后的各项生理参数改变见表1。

    表1 30例肺出血新生儿用HFV 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动态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sup> P< 0.05,**P< 0.01

    2.2 出血情况、并发症及转归 12 h 内肺出血完全停止6 例,~24 h 完全停止16 例,~36 h 完全停止5 例,另3 例由于出血不能控制于治疗后48 h 内死亡。30 例中有3 例并发脑室内出血,1 例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0例中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出血不止,1例死于颅内出血,2 例死于并发感染。本组无一例并发肺气漏。

    3 讨论

    本组结果表明,HFV 对肺出血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保证肺通气,这可能与HFV 使肺复张,保持较高的平均气道压力及双向气道压力差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