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92004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25日 刘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17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结论 肾移植术后实施CsA用药个体化方案,监测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是指导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重要依据。

    【关键词】 肾移植;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

    环孢素A(CsA)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给器官移植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CsA的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很大,给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带来困难,其不良反应为震颤、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障碍、高血压和高血钾等,因此,给药后应依据Cs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才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1]。现对我院26例肾移植术后进行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其临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21~62岁之间,平均约为39.7岁。所有患者肾移植后采用Cs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所有患者术后前2 d,静脉滴注CsA 2 mg/kg,1次/6 h。术后3 d开始口服CsA,根据患者移植抗原配型、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及肝功能的不同,按3~8 mg/kg•d分2次给药。

    1.2 实验方法及仪器 所有患者在服药达稳态后于清晨服药前抽血,以测定稳态谷浓度。均采静脉血1~2 mI,EDTA•K2抗凝,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CsA血药浓度,按操作规程进行。根据病情在不同对患者进行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监测肝、肾功能,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仪器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分析仪。

    1.3 方法 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Cs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治疗,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动态监测结果分析,见表1(P<0.01)

    总结,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

    2.2 药物不良反应 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根据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CsA药物剂量,排斥反应均得到缓解。肝、肾功能损伤9例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积极治疗8例好转,1例患者合并感染肾移植术后1年半死亡。震颤2例,胃肠道障碍4例,高血压1例;其他2例。

    3 讨论

    器官移植机体的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器官移植成功的主要因素,自免疫抑制剂CsA应用于器官移植后,存活率较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充分预防了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使用效果得到公认。CsA是由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为高脂溶性肽类大分子药物,主要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或分裂原刺激下的分化、增殖,抑制其分泌白介素及IFN等,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力,产生免疫凋节作用,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2]。肾移植术后患者因CsA浓度除受到治疗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方法以及服药时间等的影响外,还易受到胃肠功能、肝肾功能、食物、腹泻、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及个体差异[3],其生物利用度的变异性很大,不能凭经验用药,只能动态监测CsA血药浓度来调整用药剂量。

    肾移植术后早期,由于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CsA对抗移植排斥反应,患者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的危险性。CsA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4],主要为剂量依赖性的低蛋白、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有时伴有碱性磷酸酶(Are)和乳酸脱氢酶(LD)的升高。CsA肾毒性为剂量依赖性,血药浓度控制在400ng/ml以下,可有效防止CsA肾毒性的发生[3],因此,一般以全血CsA浓度>400ng/ml作为中毒与非中毒的界限,当全血CsA浓度<100ng/ml时认为剂量不足,当全血CsA浓度在100~400ng/ml时为治疗剂量[5]。

    本研究显示: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

    肾移植术后实施CsA用药个体化方案,监测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不但可以提高肾移植的成活率,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7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