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9295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5日 韩锋
    参见附件(12kb)。

     【摘要】 目的 评估中成药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索简便廉价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疗程4个月,综合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明显调节血脂、减小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步长脑心通胶囊是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良药。

    【关键词】 步长脑心通胶囊;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作者单位:130600 吉林省长春市二O八医院高干科

    大量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声检查颈动脉是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之一[1]。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不仅作为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预测因素,而且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近2年来,我们利用高分辨超声诊断仪,评价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形成、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的治疗作用,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患者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总积分以及血脂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彩色多普勒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均为208医院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均>40岁,IMT均>1.2 mm,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0~81岁,平均(71.5±8.4)岁。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3~80岁,平均(69.7±9.1)岁。所有病例均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肿瘤、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3级以上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2。

    1.2 治疗方法应用单盲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如降压、扩血管、抗心绞痛、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3次/d),疗程4个月。治疗期间不服用同类或其他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影响的药物。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例,x±s)

    表2 两组患者合并症比较(例)

    1.3 观察指标

    1.3.1 安全性指标[2] ①临床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瘙痒等;②三大常规、胸片、肝肾功能等。每组第1天采集记录1次,以后每个月复查1次。

    1.3.2 血脂测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1.3.3 血管超声检查 使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 MI-Iz的线形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头后仰并偏向检查侧的对侧,先将探头置于颈动脉起始处,逐渐向上搜查,依次做纵切和横切面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沿血管长轴测量管腔IMT(即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距离),在此处及前后1 cm处测3次其厚度,计算平均厚度值。另外在此基础上计算各颈动脉斑块平均数(即各组所有斑块数目之和与患者人数之比)及斑块总积分(以改良的Crouse评分法计算:IMT>1.2 nIEA定为斑块形成,将各个孤立的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的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即为其斑块总积分)。由同一位熟练医师负责对患者于人选时及治疗后4个月进行检查。

    1.4 随访所有人选患者均进行半年随访,每个月1次,前后共6次,随访内容包括试验药物服用情况、副作用、基础病及合并疾病的情况、病例有无脱失或中途撤出等。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见表3。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变化情况见表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