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93074
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李保国 任 琳 朱晓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进展性脑梗死组148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血压、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完全性脑梗死150例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收缩压水平下降,血糖增高,存在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三酰甘油、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结论 收缩压水平下降,高血糖、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三酰甘油、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完全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渐进性加重,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1]。患者往往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是一种难治的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过报道,认为是多种原因发病机制所产生的多种状态的组合,我们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寻找其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148例,男81例,女67例,年龄42~78岁,平均61.28岁。符合下列标准:①入院时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②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6~48 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NIHSS评分下降1分以上;③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④除外TIA。完全性脑梗死组150例,男85例,女65例,年龄38~76岁,平均64.15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记录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观察体温、血压,行颈部彩超、颅内多普勒(TCD)、头颅CT或MRI检查,检测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完全性脑梗死组,应用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既往有糖尿病史、收缩压水平下降,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发热、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史、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