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4530
55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8期
     笔者的体会:急性胆囊炎病程短(不超过72 h)时,胆囊和周围组织水肿明显,但组织粘连较疏松,易剥离, Calot三角结构尚清晰,此时手术较易进行,可避免三管关系辨认错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病超过72 h时胆囊炎症继续加重,其周围组织粘连变得致密,胆囊三角结构紊乱,不易分离及辨认三管关系, 而且胆囊压力持续升高,致使发生血运障碍,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则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和产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加了LC的操作难度及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中转开腹率,应争取在炎症期过后的 8~12周再择期手术。

    3.3 操作要点

    LC 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对Calot 三角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肝外胆管、副肝管损伤及胆囊动脉出血。①急性胆囊炎常和周围器官粘连,手术中需认真仔细分离粘连后解剖胆囊三角。通常胆囊三角不清,但胆囊壶腹解剖标志通常存在,可紧靠壶腹部胆囊壁切开浆膜层,再向胆囊管方向逆行分离,常选用 Calot 三角后側入路,并紧贴胆囊壁缘进行,应谨防肝外型右肝管应高度警惕。同法处理 Calot 三角前区,清楚显示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三者解剖关系,所有操作必须紧贴胆囊壶腹部及壁缘进行,本着 “从上向下,从右向左,紧贴胆囊粘连,宁伤胆勿伤管”的原则。胆囊动脉三角区组织水肿、质脆、易撕裂血管;分离时应避免一次性离断大块组织;不要求将胆囊动脉及胆囊管“骨骼化”;②胆囊肿胀影响术野时,可先行胆囊切开减压、取石后再行胆囊切除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