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1期
编号:11909805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概况(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1期
     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而糖尿病肾病(DN)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1]。它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40%,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

    1 DN的临床分期与诊断

    1.1 DN的临床分期 根据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的进展及临床表现将DN分为五期:Ⅰ期,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的形态学改变期;Ⅲ期,隐性期或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 μg/min;Ⅳ期,临床期或称持续蛋白尿期UAER>200 μg/min,此期特点是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高血压与水肿;Ⅴ期,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期。

    1.2 DN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把检测尿中微量蛋白作为观察肾脏功能变化的灵敏指标。尿常规检查蛋白阴性的DN患者,留取24 h尿检测UAER,UAER<15 μg/min为正常白蛋白尿,15 ~200 μg/min为临床蛋白尿。DM史5年以上,1年内收集3次以上24 h尿标本检测,UAER平均值为15~200μg/min则可确诊为早期DN[5]。若以常规方法测出尿蛋白(+)或24 h尿蛋白>0.5 g,则已进入Ⅳ期。肾穿刺活检有确诊意义,DN早期临床常无表现,肾穿刺可见肾脏已有改变[2]。

    2 DN的治疗

    2.1 西医治疗 DN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对终末期肾病则主要采取透析和肾移植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