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1期
编号:11909830
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25日 罗惠冰
第1页

    参见附件(161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随机分成二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应用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对照组只2用传统冰帽进行降温。结果 从表1可观察到亚低温治疗仪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表2提示了并发症的下降。结论 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能有效地降温,保护保脑细胞的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复发率,有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亚低温;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评价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位于颅内脑底部的先天性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脑表浅部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不稳定,容易再出血,死亡率较高。其发病率为(5~20)/10万,死亡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多个威胁:再次出血、脑血管痉挛导致脑梗阻、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脑积水等。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死亡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死亡率的2倍。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做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减少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根据整体化观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不失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推广的方法,现将本院用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6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排除脑外伤、脑肿瘤、脑室出血等情况。男43例,女17例,年龄26~75岁。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实验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亚低温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生命体征、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亚低温治疗方法 采用HCT200G亚低温治疗仪,机温设置在9℃~5℃,帽子摆放病床时,帽口应略低于帽顶部,以便排水,空气湿度大时,易形成冷凝水,应注重及时更换枕头布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