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8期
编号:11705742
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
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了解噪声与心血管系统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628例接触噪声作业工人行12常规导联描记心电图变化。结果 对628名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检查发现,观察组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建议对噪声作业者定期做常规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其对从业者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噪声;心电图

    

    噪声除对听觉器官产生特异性损伤外,对人体其他系统、器官也有一定影响。为了解噪声与心血管系统病理变化的关系,本文对628名噪声作业工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本市某汽车制造厂和两家水泥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共628例,男497例,女131例,年龄19~57岁,平均36.5岁,工龄1~38年,平均14.2年。对照组为不接触噪声作业的厂办公室、服务公司、后勤工作人员共401例,男309例,女92例,年龄18~59岁,平均35.5岁,工龄1~37年,平均13.4年,两组年龄、工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员均排除工作前有心血管病史者。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应用美国产惠普心电图机以12常规导联描记心电图变化,由专业心电图医师操作、分析心电图,依据《临床心电图学》(黄宛著)进行心电图诊断。

    1.3 工人作业环境监测资料 噪声测定依据《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6的要求进行,共测噪声点32个,其中噪声强度大于85 dB(A)的作业点31个,超标率为97%,以中高频噪声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 628例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检查,发现心电图异常改变145例,异常率23.09%,其中497例,异常118例,女131例,异常27例,异常率分别为23.74%和20.61%。对照组401例发现心电图异常改变54例,异常率为13.47%,其中男309例,异常45例,女92例,异常9例,异常率分别为14.56%和9.78%。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1)。见表1。
, 百拇医药
    2.2 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与性别的关系 观察组噪声作业工人男性心电图异常率23.74%,女性为2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见表1。2.3 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与工龄的关系 工龄10年以下者心电图异常率为23.78%,以窦性心律失常突出;工龄10~20年的心电图异常率为17.71%;工龄20年以上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工龄为10~20年者(χ2=4.73,P<0.05)。见表2。

    3 讨论与建议

    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改变,早期是以窦性心律的失常(窦性心律不齐、过缓或过快)为主。在心电图变化与工龄关系上,开始随工龄的增加而异常率有所下降,而后心电图的异常率随着工龄的增加有所上升趋势。这可能是机体由不适应到暂时适应,但终因长期噪声危害而引起心电图的改变。噪声可兴奋交感神经,促使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分泌并释放儿茶酚胺,造成血液内儿茶酚胺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电图异常改变。

    为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噪声的危害,对噪声作业工人应每年进行1次心电图的监护检查,发现不适宜噪声作业的工人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对发现有器质性心脏损害的作业工人应及时脱离噪声环境并安排合理的治疗和休息。对于高噪声污染行业必须控制噪声源,加强从业者个人听力防护措施,确保噪声作业者的身心健康。, 百拇医药(刘 峰 姜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