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9期
编号:11530369
显微手术治疗镰窦旁脑膜瘤常见问题探讨(附2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丛福臣 朴哲范
第1页

    参见附件(306KB,2页)。

     摘要:目的通过对显微手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21例镰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按脑膜瘤切除Sinpson分级法:Ⅰ级切除者15例(71.43%),Ⅱ级切除者5例(23.81%),Ⅲ级切除者1例(4.76%)。术后随访1~2年,患者生活自理,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镰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肿瘤,近年文献报道,脑膜瘤占原发颅脑肿瘤的13%~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自1994~2002年共收治脑膜瘤患者2343例,占同期原发颅脑肿瘤的19.2%,仅次于胶质瘤(占40.49%),位居第2位。其中女性脑膜瘤的发病率多于男性,为2:1。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基底附着并充满上矢状窦角,有时则侵入窦内或造成上矢状窦闭塞,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但也有将靠近上矢状窦的一部分大脑镰旁脑膜瘤和大脑突面脑膜瘤,归于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故本文归结为“镰窦旁脑膜瘤”。现总结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51岁,病程1个月一3年,主要表现有头痛15例,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或麻木11例,癫痫4例,意外发现1例。术后病理诊断:内皮型8例,成纤维型4例,血管型1例,砂粒体型7例,混合型1例。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