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526003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2期
    荣丽华 林永泉 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 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变化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对72例原发性SAH病人分别行233例次腰穿及CSFC检查,对急性期、吸收期、修复期,腰穿的新鲜脑脊液进行离心、制片、染色、镜检进行分类。结果原发性SAH后各期的变化为急性期69例次,吸收期78例次,修复期86例次,并列表进行分析。60岁以下组死亡率6.9%,60岁以上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颅压高经治疗不见好转者有9例死亡。结论通过对原发性SAH的CSFC变化观察,对其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出血时间以及再出血的确认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细胞学 预后

    【分类号】R743.35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我国年患病率为31/10万,年发病率为4/10万,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 ̄10%。尽管头颅CT、M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fluid cytology,CSFC)检查对SAH的及时确诊并掌握其演变过程,指, http://www.100md.com
------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变化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对72例原发性SAH病人分别行233例次腰穿及CSFC检查,对急性期、吸收期、修复期,腰穿的新鲜脑脊液进行离心、制片、染色、镜检进行分类。结果原发性SAH后各期的变化为急性期69例次,吸收期78例次,修复期86例次,并列表进行分析。60岁以下组死亡率6.9%,60岁以上组为3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荣丽华 林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