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9
编号:13552021
阴疽辨治的讨论(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99
     3 阴疽的辨证要点:首辨阴阳,次辨分期

    3.1 阴阳辨证

    王洪绪是首倡阴阳辨证之重要性的医家,他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提出以患处皮色的红或白来分辨阴阳痈疽及发病脏腑。现代医学将阴疽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并通过各自的阴阳证候表现来加以区分[3]。如有头疽病发于阳者,为多个相邻的脓头相继而发,皮色红、灼热、高肿、疼痛明显等症,具有易起、易脓、易腐、易敛的特点;发于阴者,局部色紫暗,根盘散漫,疮形平塌,具有难起、难脓、难腐、难敛的特点。无头疽急性期(4周内)发作,局部疼痛剧烈,高热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阳证;慢性期(4周后)成脓溃破,脓汁初稠后薄,淋漓不尽,阴证。臁疮见疮面色暗,或上附脓苔,脓水臭秽,四周漫肿灼热,伴有痒痛时作,苔黄腻,脉数者,为阳证;若见溃烂日久,腐肉已脱,疮口四周如缸沿,疮面苍白,四周皮色暗黑,质硬,伴气短疲乏,纳差,苔白腻,脉细涩,为阴证。关于阴疽阴阳属性,历来都有争议,一般认为凡疽必为阴证。如:《外科证治全生集》“高突红肿者为痈为阳,坚块不红者,为疽为阴”;《景岳全书》“疽必阴证”;《中华中医药大辞典》“疽之属阴证者”等,均认为凡疽均为阴证。

    3.2 阴疽的分期辨证

    根据阴疽临床时期的不同特点可分为3个分期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