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280
基于“毒—效整合分析思路”探讨有毒中药附子的物质基础(4)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除心脏毒性外,乌头碱还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产生毒性。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在2%乌头碱浓度下,作用30 s细胞活力即明显降低,20 min细胞基本死亡,神经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洞和溶酶体,染色质被破坏,线粒体肿胀扩张,细胞内糖原含量下降,乙酰胆碱、儿茶酚胺、阿片肽、P物质显著增加。乌头碱对神经细胞造成毒性的机制可能与心脏毒性机制相似,通过抑制Na+-K+-ATP酶活性,引起细胞的离子通道门控系统、生物电位的改变和细胞内Ca2+超载,最终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伤以及相关神经递质释放的改变,从而在动物体内表现为各种神经系统症状[51]。

    小鼠结肠Cajal细胞实验发现,0.1%乌头碱作用细胞30 min,细胞间连接完全断裂,180 min时已观察不到完整细胞,细胞内MDA含量显著升高,Na+、K+、Ca2+、糖原含量降低,Na+-K+-ATP酶活性受到抑制,显示出明显毒性作用[51]。另有研究表明,高浓度乌头碱还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可抑制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降低其对乳酸分泌的刺激作用[52],浓度5×102 ng/mL以上的乌头碱溶液可抑制黄体细胞的增殖及激素的分泌[54]。刘强强[53]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乌头碱对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也有抑制增殖及氧化损伤的毒性作用 ......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