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3
编号:1361992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演变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3
     2.3 缺血性卒中伴/不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中医证候要素比较 对542例调查者四诊信息进行统计,选取出现频率大于10%的中医症状共34个进行因子分析。经检验KMO为0.824,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χ2为2703.422,P=0.000,适合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1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53.158%,经矩阵旋转,根据每个公因子所包含症状,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对各公因子所代表的证候要素及病位进行判断,总结归纳出组证候要素。缺血性卒中伴/不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均以气虚、痰+火、血瘀证候要素最多,痰湿+气虚、阴虚+痰次之,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将各组证候要素与缺血性卒中史进行相关分析,气虚与卒中呈弱相关,其余证候要素与卒中的发生未见显著相关。将包含同类的证素进行两两合并后,发现气虚+痰、痰+火2组证候要素在有/无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特点 所筛查542例中有6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单侧颈动脉狭窄35例、双侧颈动脉狭窄31例。轻度狭窄55例(95处)、中度狭窄10例(11处)、重度狭窄1例(1处),狭窄部位在双侧颈动脉窦部最为多见。66例患者中有既往有缺血性卒中病史8例,与无颈动脉狭窄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470)。对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卒中病史进行相关性分析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