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2567970
“治未病”和养生“道德”论(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4年第11期
     专家出境:钟森 四川中医药院长,四川省治未病中心主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生导师。

    抽文:养生要从道德中求索,道德才是养生保健的根本。何为“道”?“道”就是天地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依“道”而作出的行动,就是按自然规律、阴阳法则进行的养生活动。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治未病”的思想雏形发源于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形成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发展于唐宋元明,发扬光大于今世。该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医学的特色内容之一。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治未病”的内容浩如烟海极其丰富,总结起来主要是 “三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养生防病,未雨绸缪),针对健康人状态:重在养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二是欲病防发(早诊早治,防微杜渐)。针对亚健康状态:重在保健。欲病指欲作未发。包括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或病情轻微,仅有先兆表现。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莫知其情,莫见其形。”《素问·刺热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