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586084
精神科护理中发生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9期
     【摘要】本文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3年 1 月至 2014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68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主要涉及患者自身及患者家属、医院设施、护理人员医护配合这三个因素。说明精神科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护理安全;因素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也有了稳步的提升和发展,已经可以满足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疾病治疗和护理需求。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要环节。精神障碍患者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患者生命。

    1.基本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就精神科护理过程中护理安全可能发生的因素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2.患者自身及患者家属

    2.1 患者自身

    2.1.1 患者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有些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难以消失的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行为。

    2.1.2 躯体疾病的安全隐患。如突发脑血管意外,急复症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延误治疗,或年老体弱,机体功能衰退,失去自我安全防范的患者,容易产生患者摔倒受伤。

    2.2 患者家属

    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如家属将患者骗到医院(住院)就将责任交给医院了,患者长时间住院,稳定后家属仍不接其出院,患者出现情绪不稳,甚至冲动、伤人毁物和逃跑的现象;或陪护患者时间长,不能理解患者的病态行为,缺乏耐心出现打骂患者;有的家属,接患者出院后就疏于看管,让患者自己保管药物,导到患者不能及时服药或超量服药。

    2.3 医院设施因素

    医院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医院病区内的危险物品摆放不规范,病房门上未设观察窗。医院为追求美观而忽视不安全因素存在,楼房门窗未加护栏,让患者易发生自缢的房柱,洗池台过高,地面滑缺乏扶手,室内有裸露的电线,未设专用的躁动房间,均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2.4 护理人员

    2.4.1 不遵守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机戒执行医嘱,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不主动了解患者需要,患者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如患者睡眼ā眬上厕所,不主动给予搀扶;或擅离职守,岗上睡觉;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4.2 护理人员压力大。由于专科性质特殊,风险过多;社会偏见和社会认识不足,造成人员紧缺,夜班频繁、待遇较低等,而致不能用心,热情投入工作,护士不良心理因素也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护理习惯,忽视患者心理护理,缺乏整体护理知识,再加上精神障碍护理学深奥难学,学校又很少系统地教这门课,因此护理人员识别精神症状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缺乏、不知如何针对病情实施心理护理。在与精神患者接触时,很多护士由于尊重患者的意识淡薄,以致言语粗暴,态度生硬,无端发脾气甚至任意侮辱患者人格而导致病情突变、产生消极观念等而发生意外。

    3.讨 论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我国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因素,很多安全隐患都是隐秘于安全护理工作的细节部分。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细节教育,使护理人员内心深处牢固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思想。精神科护理人员只有真正认识到细节护理工作的关键作用和意义,才能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在今后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自觉加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防范。

    新时期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为专业的护理学理论和知识,还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精神科护理安全工作的防范。患者处于住院治疗阶段,情绪往往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怒、激动等现象,这是患者普遍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和熟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逐步将精神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控制在形成阶段,坚决杜绝安全隐患的激化和加深。

    【参考文献】

    [1] 沈均,陶荣芬.从7起精神医患案例浅析相关法规问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27(1):57-68.

    [2] 刘建国,闵青娟,李晓琴. 精神科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04)

    [3] 顾康莹. 精神科开放病区的管理与护理安全 [J]. 内蒙古中医药. 2009 (20)

    [4] 杨巧玲,张月兰,张俐丽.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18)

    [5] 杨雪梅.连续性排班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J].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04)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