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125281
莫让“诈弹”伤了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江 波
第1页

    参见附件(300KB,2页)。

     去年8月31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座大桥上发生了灾难性的踩踏事件,造成上千人死亡。事件起因于一句“人体炸弹”的谣言。

    一句谣言触发一场悲剧,这对生活在和平国度的我们而言,遥远而陌生。然而,在伊拉克,数千民众中没有人会把这句话当成玩笑,连孩子都不会。生活在恐怖袭击阴影中的伊拉克人熟悉这个词,熟悉到只能作出本能反应一跑!但由此带来的伤亡和精神创伤,比一枚真炸弹的危害性更大。遇难者果然死在一句谣言上吗?战争,占领,没完没了的爆炸,看不到尽头的苦难,挥之不去的恐惧,让伊拉克人把神经绷得太紧。绷得太紧,弦就易断。

    其实,生活在和平国度的我们也没有远离谣言,它也常常光顾我们,甚至于像“瘟疫”一样危害着我们的心身健康和社会稳定。

    谣言就是无中生有,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的特点。一般来讲,在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在谣言的发源地只有少数人相互议论,随之,谣言的传播速度开始加快,迅速传给谣言的次级源地,再传给他人,形成一种“锁链式传播”,这样就进入了传播的形成期。在形成期,谣言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传播达到或者接近一种疯狂状态时,就进入到了高潮期。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关注度的下降,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减弱,传播逐步进入衰退期,直到完全消失。

    谣言的特点一是必须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流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