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3650
古今附子加工方法的沿革与变迁(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7期
     [摘要]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也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为了确保附子的疗效和安全用药,多以加工品的形式入药。历代医家对附子加工方式的记载多不相同,且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附子加工方式与古代本草所记载的也存在差异。该文回溯核查汉代至民国时期的本草著作,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附子加工方法内容加以归纳整理。结果表明,历史上附子的加工方法和入药方式随着朝代的变迁发生改变,且古今加工方法存在差异。唐代之前附子加工多为炮和浸法,唐代至明代期间多为炮、浸、煮和炒法,清代主要为浸和煮法,现代加工方法为煮和浸结合。附子在唐代之前多以整枚和劈破的方式入药,而现代入药方式多采用切片。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附子的毒性影响很大,建议对古今附子加工方法开展比较研究。

    [关键词] 附子; 加工方法; 历史沿革

    附子是一味常用药,其药用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但同时也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中国药典》规定附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 Debx.的子根加工品[1],其性辛、甘,大热;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脘腹冷痛、寒湿痹痛等。因为附子毒性大 ......
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