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67251
附子毒性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8期
     1.4 肾毒性 乌头碱、美沙乌头碱、次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毒性成分。Bo Sun等[19]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来研究由这几种化合物导致的wistar大鼠代谢的改变,大鼠分别给予单剂量的三种生物碱,结果显示肾小管的机能在给药24 h内受到较大干扰,并且乌头碱组的影响比美沙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组的影响大。通过质谱联用技术对代谢物分析显示乌头碱和美沙乌头碱的二者的毒性机制亦可能不同。

    2 附子的减毒

    2.1 炮制减毒方法 附子炮制法自古有之,汉代有火炮法;晋代《肘后方》载有炒炭法;唐代有蜜炙法、纸裹煨法;宋代有水浸法、醋浸法、姜制法、盐制法;明代有地黄制法、甘草汤炒法等;现代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盐制、漂制、蒸制、煮制、砂炒和甘草黑豆制等。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影响,生附子通过炮制可以使毒性降低,安全性增强,便于内服,并且利于储存,近年更有用微波炮附子或将附子制成颗粒等方法[20-22]。吴荣祖[23]运用现代工艺制作附子颗粒,发现该颗粒不仅能保持传统加工品(附片)的原有药效,还表现出增效的多项试验指标,明显提高了附子的有效性和药用价值。炮制后毒性较大的乌头碱类生物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基乌头碱类生物碱,进而又水解成为毒性更小的乌头原碱类生物碱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