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 > 201810
编号:13573403
成人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级诊疗建议(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日 《新医学》 201810
     2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因老年人可能长期服药,故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多见于老年人。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多种,部分药物服用5~7 d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包括:①溶栓、降压、治疗心律失常药,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奎尼丁、甲基多巴、替罗非班、氢氯噻嗪、氨苯蝶啶、洋地黄等;②调血脂药辛伐他汀;③治疟疾药奎宁;④避孕药;⑤NSAID,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⑥治疗精神分裂症药氟哌啶醇;⑦治疗癫痫药卡巴咪嗪、丙戊酸、苯妥英钠;⑧降血糖药氯磺丙脲;⑨护胃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⑩抗结核药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生素复方磺胺甲唑、哌拉西林等。如果患者有明确用药史,血常规无其它异常,无其它疾病,全科医师则可建议其更改药物,每周复查血常规1~2次,直至血小板恢复正常[4]。如果患者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至<30×109/L,或血常规出现其它异常,或有发热、出血等症状中的任意一项,则需转诊。

    3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该情况可能与妊娠期孕妇生理性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消耗增多、胎盘循环中血小板的收集与利用增多有关。患者孕前一般无血小板减少的病史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9 字符